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张华荣:走进非洲的企业渴望获“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支持

文章导读: 近年来,中非合作逐步加深,中国在非洲的贸易投资额也飞速增长,14年间已从100亿美元增长至2200亿美元,而至少有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投资。

张华荣

张华荣

全国政协委员、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走进非洲的企业渴望获“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邹锡兰)近年来,中非合作逐步加深,中国在非洲的贸易投资额也飞速增长,14年间已从100亿美元增长至2200亿美元,而至少有2000家中国企业在非洲进行投资。

2015年12月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包括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中非金融合作计划等在内的“十大合作”,并表示中国将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其中设立首批资金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

“上述消息的提出,让包括华坚集团在内的在非投资企业倍感振奋,衷心拥护国家的政策,这样强有力的政策及金融支持,对于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开展在非的投资具有积极意义。”3月15日,全国政协委员、华坚集团董事长、埃塞俄比亚华坚轻工业园董事长张华荣对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表示。

2011年,张华荣带领全球最大的女制鞋厂之一的华坚集团率先“走出去”,走进非洲埃塞俄比亚投资设厂,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据了解,华坚集团目前在埃塞俄比亚拥有当地员工4200人和6条生产线及鞋材厂,年出口240万双女鞋,平均利润率为10%。2015年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创造了1500万元的利润。

这些年的经历使张华荣非常理解国内企业在非洲生存发展的不易,政府的重视与扶持显得十分重要。在众多支持政策中,他认为企业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能够获得“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的支持。

为此,今年两会,张华荣提交了《关于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支持企业非洲发展》的提案。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提出的层次高,作用大,非常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张华荣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早日明确该基金政策性主权基金的定位,以利于后续业务的顺利开展。

目前国内传统的股权融资机构虽然很多,但普遍片面追求“高盈利、高回报”,要求企业通过资本市场退出,否则就要企业付出较高的代价予以回购。

张华荣分析认为,从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涉及非洲的项目普遍处于培育期,被资本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很难获得较高的估值和认可,通过资本市场退出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企业具体经营及获取融资的角度,衷心希望该基金能够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保本微利”的经营模式,切实地改变当前在海外投资过程当中,金融机构更多的提供债务性资金,而缺少股权融资提供方的局面。”张华荣认为,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能够急企业之所急,切实满足市场的需求,更好的符合国家设立相关基金的初衷。

基金投资的核心逻辑是用长期的稳定投资来获取可预期的中长期的稳定投资收益,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投资机构由于有限合伙人或出资人的单方面要求,片面追求短期的收益率和强调每年都要保证现金分红比率。

但是,张华荣觉得上述要求并不符合非洲地区项目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客观实际和项目发展的内在规律。

他认为,如果强行要求较高的投资回报和现金分红,就会给企业形成极大的经营压力,不仅无法实现扶持国内企业在非投资的初衷,反而容易导致在非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影响我国对非洲综合开发计划的执行。他希望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能够坚持着眼于项目中长期投资收益,尽量避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和过分强调现金回报率。

“如果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能够兼顾中非传统友谊,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整体战略,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将极大的提升我国对非洲投资的金融服务水平,我国对非洲整体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张华荣对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表示。

提案的最后,张华荣提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积极出台系列配套措施,给包括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在内的准政策性金融机构松绑和扶持, 使之可以切实有效地支持中非之间的产能转移与合作,广大企业也期待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能够灵活地运用“股、贷、可转债”等各类金融工具,高效地支持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为中非合作大局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张芳超)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