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解读临沂临港区跨越发展的密码

文章导读: 2010年10月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批准下成立,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远离城市的传统农业之地,这里的百姓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

解读临沂临港区跨越发展的密码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 王其团 ● 实习生 徐玲 北京报道 ) 10月24日,临沂临港区党工委管委会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全区经济观摩会,对临港经济开发区一年来所取得的业绩做一次全面的现场观摩,并针对部门的成绩做一次综合考核,这也是促进各单位、乡镇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的一次交流活动。

临港区中兴商务企业孵化中心

临港区中兴商务企业孵化中心

临沂临港新区成立

2010年10月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批准下成立,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远离城市的传统农业之地,这里的百姓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五年后的今天,一排排整齐的社区楼房与干净的厂房俨然把这里装点成为了一座闪亮在黄海之滨的现代化新城,社区居民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赚钱,处处生机盎然。

临沂临港区地处两省三市交界处,在成立之初,基础差、底子薄,但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临沂临港区领导上下一条心想尽一切办法、突破发展瓶颈,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生为本,生态为基,新型工业化为方向,现代城镇体系为目标”,将城市与产业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升级,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四年增长了9倍,全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达到13%,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53%,新建城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累计建成社区面积达293万平方米,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0.19%,攀升至2015年的56.7%,新建、修改主次道路63条,总里程385公里。

解放思想 变身居民

过去这里的农民世代靠种地或外出打工为生,不但物质贫穷,思想还极其落后,临沂临港区针对这一特殊生活方式,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全区党员干部下基层、入户走访,带领村民出去学习参观,宣讲全区发展思路、政策,解放群众思想,并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提出“村民自愿、村委自主、片区指导、镇上规划、管委融资、整村搬迁”的社区建设原则和先建楼、后拆迁的工作思路,赢得群众理解支持;抢抓机遇,从政策中找扶持,争取上级土地增加挂钩政策,解决建设资金、土地指标难题,让群众花最少的钱,住上社区楼;积极拓宽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打消群众上楼的后顾之忧;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让群众享有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为新型城镇化之路扫除重重障碍……

据了解,临沂临港区5年来共计293万平方米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精品小区拔地而起,3万多户群众搬迁上楼,城镇化率增幅连年位居全市第一,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人,外出返乡务工者3万余人,4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6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临沂临港区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转型,群众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华丽转身。城市的日渐繁华,不仅为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蜕变,也为产业的发展壮大强筋健骨。

借区位优势聚产业阔步发展

临沂临港区距东陇海地区两大主要港口岚山港、赣榆港直线距离仅为20公里和3.7公里,距日照港50公里,青岛港150公里;距临沂机场50公里,连云港机场70公里,青岛机场200公里;兖石铁路、坪岚铁路、岚济公路(一级公路)和枣岚高速、铁路专用线贯穿其中,西邻胶新铁路,周边有同三、日兰、京沪等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作为临沂市发挥临海优势的最佳区域,临港区扬起了逐浪蓝色经济的帆船,重点发展新材料、绿色化工、港口物流、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并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名优强企招大引强,积极对接“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着力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地方财税贡献高、产业关联度高和低排放、低能耗的“三高两低”项目,主动承接产业、技术、人才转移,确保项目落地就能实现产业升级。同时,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发展上下游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新材料和绿色化工为主导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新材料园区,初步形成了“红土镍矿-镍铁-不锈钢连铸连轧”的基础产业链;绿色化工园区,已有入园企业26家,C4产业链、乙烯产业链、丙烯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延伸。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具有临港特色的樱桃、蓝莓、茶叶基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大田粗放式向田园区集约型转变。目前,大樱桃、茶叶、蓝莓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其中“好例”牌大樱桃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厉家寨樱桃”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另外,今年已与“泰山学者”刘庆忠、“长江学者”李亚东对接洽谈蓝莓、大樱桃实验基地合作关系……产业的培植壮大、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了全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带动着新城建设阔步向前。

承优良精神聚拼搏正能量。革命战争年代,罗荣桓、朱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这里的人民具有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沂蒙精神;50多年前,毛泽东光辉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里的人民具有“听党指挥、不怕困难、科学创造敢为人先”的厉家寨精神,成为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前,临沂临港区成立以来,“开放包容、接续拼搏、创新跨越、傲立潮头”临港精神应运而生,党员干部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厉家寨精神,生动践行临港精神,深入群众、企业,与服务对象“零距离、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白天抢着干、晚上加班干、周六周日不停干,不争一流誓不罢休,全区出现党群干群鱼水情深、尊商重企成风气的好局面,形成了临港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同时,将文化融入新城,以厉家寨精神为底蕴,高标准打造厉家寨广场、厉家寨展览馆、规划馆、思维中心、山东战时新政委员会和八路军115师旧址、铁牛石铁陨石、彩沟等红色文化、陨石文化、自然景观,塑造出了独具临港特色的文化特征,丰富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激励着临港建设者不断砥砺奋战。

融生态优势助推和谐发展

临沂临港区的决策者们始终懂得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发展环境,山清水秀是最宝贵的财富。投资3.26亿元,启动实施“大水网”工程,形成水面16200亩、湿地3000亩,年蓄水5.6亿立方米,连缀构成了“库库相通、河河相连、雨洪利用、生态环保”的水生态景观长廊;启动“大绿化”工程,植树造林、绿化环境,5年来,临港区共完成绿化面积325万平方米,绿地率35.3%,覆盖率37.5%。今年上半年完成植树造林6590亩,城市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本着“水中荷、岸边竹,路边柳、柳下黄与朱,湿地芦苇和香蒲”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水系绿化景观;重拳出击、铁腕治理,严格落实源头保护、生态补偿和责任追究制度,打响环保治理攻坚战,全区空气质量和优良天数位居全市前列,主要污染物浓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二氧化硫浓度全市最低;将借鉴北京雁栖湖的模式和标准,加快开发锦龙潭水库景区,打造冬季旅游胜地……生态文明的涵养,将这座城市诠释的更加璀璨。

如今,走进临沂临港区,社区、医院、学校等民生基础设施完备,特别是宽敞明亮的道路,气势磅礴的毛主席广场,中国土地整治展览馆等等建设成果更是给这片发展的热土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临沂临港区正阔步前行。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