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重庆两江新区科研机构发力3D打印 瞄准教育医疗航空应用

文章导读: 逼真的人物头像,乖巧的动物模型,精致的工业原件分别摆放在不同的展示区域!

重庆两江新区科研机构发力3D打印

瞄准教育医疗航空应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夏一仁 张晓峰) 逼真的人物头像,乖巧的动物模型,精致的工业原件分别摆放在不同的展示区域。

9月1日下午,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一进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旗下重庆塞拉雷利科技有限公司,即被展示大厅的作品吸引。据悉,这些“作品”均源自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的3D打印技术,目前,依托中科院重庆分院3D打印科研成果,该公司正全力拓展3D打印技术产业化。

中科院3D打印实验室   张晓峰摄

中科院3D打印实验室 张晓峰 摄

据了解,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主要聚焦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关键零部件、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开展高精度、高性能、高效率3D打印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开发。2013年,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够应用多种工程塑料的大尺度并联3D打印机器人。

3D打印技术作为最新的前沿科研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以其独特性、创造性改变着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性和生活方式,尤其对年轻一代的未来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是重庆塞拉雷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推进的一个项目,着眼于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和动手能力训练。

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段宣明说,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不同程度地遏制,而以3D打印与机器人技术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项目系列课程可以让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现实。

“这个项目的系列课程在普及3D打印与机器人知识的同时加入实践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孩子们对3D打印与机器人的兴趣。”段宣明说,今年7月,来自重庆主城的10余家小学负责人和部分教师前来洽谈,推动3D打印与机器人知识和实践进校园,进课堂,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九月中旬,重庆塞拉雷利科技有限公司将搭建3D打印与机器人模拟课堂,进行课程展示和设备操作,让老师和孩子现场体验3D打印与机器人技术的新奇和乐趣。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3D打印成为重要的助推力量。目前,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在3D打印装备关键单元技术及装备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已运用3D打印技术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飞机发动机叶片和各类机械零部件,同时进军医疗领域。“我们已经和北京部分医院展开实质性合作,通过3D打印技术生产椎间融合器,更好地服务残疾人士。”段宣明表示,目前已经生产出部分样品,正在进行产品技术优化。

事实上,处于变革风口的3D打印技术已席卷各行业各领域,包括制作、医疗、教育、考古、建筑和军事等领域,将助推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3D技术的市场规模也被看好,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3D技术体系的完善、应用领域的拓展及产业链的形成,将推动全球3D打印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段宣明说,在进行3D技术研发的同时,也瞄准产业发展,本周将有一家市外上市企业前来洽谈,推动3D打印技术的转化和产业链的打造。“3D打印会带动原材料的生产,设备的生产、销售、维护以及3D打印技术培训等,能撬动一条产业链。”段宣明说。

当前,重庆两江新区正依托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力支撑,平台支撑和产业支撑,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平台,加快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聚集。目前,华数机器人、重庆富硕、环视科技、微眼科技、达特科技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相继入驻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壮大两江新区科研机构和科创队队伍,助推重庆两江新区打造长江上游创新中心。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网络编辑:若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