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临沂临港在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幸福征程中“再创好例”

文章导读: 四月的临港山清水秀,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下车,扑鼻而来泥土的芬芳和初春的味道直沁心脾。

临沂临港在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幸福征程中“再创好例”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是毛主席于1957年10月9日对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厉家寨的光辉批示。2010年10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复,以厉家寨为中心,辖坪上、壮岗、团林、朱芦四个镇的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了。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光辉批示到如今肩负着临沂市发展临港经济的前沿阵地的历史重任,“厉家寨”,这片勇于书写历史传奇的红色沃土,在沉寂了半个世纪后,如今应势而发,强力崛起,并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响亮号召,誓在全国城镇化建设的幸福征程中“再创好例”。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王其团) 四月的临港山清水秀,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一下车,扑鼻而来泥土的芬芳和初春的味道直沁心脾。走在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园间大道上,新区的变化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措手不及——来不及惊叹、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判断,一切就扑面而来。放眼望去,这里没有密集的高楼大厦、没有浓烟滚滚的高耸烟囱,有的尽是宽阔而多彩的道路纵横在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之中。一排排社区新楼整齐划一,规划有序的工业厂房安静中透着一股蓄势待发的潮涌感。

来到山东景耀玻璃集团。宽阔干净的厂区秩序井然,轰鸣的机器声和工人忙碌的身影足以彰显出集团发展的强劲势头。集团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绍,厂区原来在坪上镇驻地,由于一些历史局限问题,包括厂区位置、周边环境、货物运输等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现在根据开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迁于这个高新技术园区,这样就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方便了,仅这一项就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发展进程。今年企业又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目前已成功申报并授权专利“轻量化玻璃瓶自动配料装置”、“玻璃窑炉保温结构”、“高效节能玻璃窑炉”、“轻量化玻璃瓶制瓶机”和“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系统”6项,现在所生产的轻量化啤酒瓶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发展的产品,生产线是国内首条轻量化啤酒瓶生产线。和过去相比同样300ml容量的啤酒瓶,普通瓶重300克,厚薄不均,一只卖0.37元;而轻量瓶只有200克,从瓶口到瓶底厚度一样,价格能卖到0.65元一只。除了节能低碳以外,原先一条啤酒瓶生产线需要300多人操作,现在只需87人,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这一切都源于全区城镇化建设的新规划给企业带来“心”的动力——员工舒心、发展顺心、上下同心。

锦龙潭水库——临港区发展的“血脉”动力

随车来到位于壮岗镇驻地西侧的锦龙潭水库,虽然周边设施尚在建设中,可它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周主任介绍,临港区地表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但由于区内很多土地都是丘陵,遇到雨水不调的年头,很多农户只能靠天吃饭,虽然有绣针河与龙王河两条主流河,但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都白白流走了,这现状直接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基于此,为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在推进的过程中保证全区的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临港区龙王河下游投资1.87亿元建设了锦龙潭水库,它是一座闸、坝、路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15平方公里,工程坝长1120米,坝顶高程37.5米,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兴利水位36米,设计拦蓄水量3600万立方米,远期蓄水目标为1.27亿立方米。水库建成后,不仅能有效调控上游来的水量,抬高地下水位,丰富地下水资源,为农业灌溉提供有效的水源保障,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还能为城镇化的产业园区提供充足的用水保证。它也成为了临港区发展的血脉动力。自2012年以来,临港区启动实施了总投资3.26亿元的“大水网”工程,工程以“山水临港,生态和谐”为理念,新建水库2座、景观湖2处、橡胶坝4座、拦河坝15座,整治河道3条。全部竣工后,可形成水面1.62万亩、湿地3000亩,年蓄水1.39亿立方米。“大水网”工程将于今年全部建设完成,届时将有效改善水生态及周边的环境。

入驻临港的凯博化工公司成为受益于该水利工程的企业之一,公司经理禹建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项目前期建设已经完成,水网建设也已基本竣工,锦龙谭水库蓄水后将直接输水到企业,解决我们的用水问题。”这对我们企业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效益。

“村民”变“居民”

站在曾经创造过历史奇迹的厉家寨的热土上,放眼望去,一座座新型农村社区拔地而起,一座滨海新城框架已经清晰。据党政办主任周茂永介绍,临港区在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村民自愿、村委自主、片区指导、镇上规划、管委融资、整村搬迁、先建后拆”这一独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这一建设模式也成为践行“人的城镇化”的最好实证。在2013年完成的105万平方米社区建设的基础上,临港区今年计划完成社区建设103万平方米。其中,上半年共开工建设10个社区,共计263座住宅楼,年底前可实现6200户搬迁入住;下半年确保按时完成27个项目村的拆迁复垦任务,并计划开工建设厉家寨、绣针河2个社区共计46座住宅楼,安置2410户。

在临港区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作为省级文明村的壮岗镇大河西村,更是大步前行。走进村里,大路两旁崭新的社区新居十分惹眼,整条中心大街一篇繁忙的景象,一边是轰鸣的机器声伴随着稀里哗啦的瓦砾交杂的声音,周围很多围观的村民喜笑颜开地谈笑着什么,一边是部分村民正用拖拉机载着家具忙忙碌碌搬家。记者凑过去和当地村名攀谈起来。一位王大爷用纯朴的乡音向记者表示:“现在我们正在拆自家的房子,全家已经都搬到楼上了。房子也不用自己人工拆,村里统一帮助拆,虽然有点舍不得但是我们很高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当记者问道:“你们对这种新型城镇化建设感到满意吗?”大爷憨厚地回答:“这有什么不满意的,我们用老房子换了新楼房,楼房里还有暖气自来水比我们这老房子好多了。村里还专门给60岁以上的老人盖了老年房,还有养老金,虽然不多但是我们在农村自己花不了多少钱,生病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报销了,这些政府都给想到了,我感觉非常好。就是有一点开始还是不太适应这么大的变化,心里有喜有忧吧,喜的是现在摊上好年头了,忧的是到时候粮食存放问题怎么办?老人爬不动楼怎么办?”针对村民担忧的这些问题现场采访了村支部书记王延金。他向记者表示:“开始这么大的变化很多村民特别是年龄大的老人的确是不太能理解,村里好多年轻人多少年以前都不在种地了,靠打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村里年前就要实现全部搬迁新居,根据全区整体规划部署,流转出来的土地准备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现代化种植模式实现种、产、销一条龙的新型农业链条。到时候村民就可以通过在家门口务工逐渐实现农民向市民逐渐转变的生活方式。现在年轻人都已经很适应了,也就是一部分年龄比较大可能感觉不太方便,但是这也正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过程,党委政府和村里也都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因此楼房配备了车库,可以放一些粮食和生产用具,还给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都专门盖了老年房,将来还会陆续配套养老食堂,专门负责老人的吃住问题,让年轻的儿女们在外安心干活,将来没有人再愿意种地了。”

通过和王延金书记的交谈可以感受到他言语中不时透露出一种自豪感。从土屋到楼房、从村民到居民,这实质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带给人民的实惠,可是这个过程在这里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的巨大进步,也同时体现了临港区在城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用数据说话“再创好例”

在办公室临港区管委会主任王君师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临港经济开发区严格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短短几年在全区上下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从原来的全区财政收入不到一个亿的基础上,到2014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亿元,同比增长33.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50%;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同比增长100%,利税8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同比增长60%这样的实际数据。这在全国开发区的大数据库中虽然还是微不足道,但就昨天的临港现状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基本上也算是赶超了自己既定的目标吧。目前,临港一中新校、人民电影院、绣针河友谊大桥、山东东泰公交客运换乘中心、大山水厂、政务服务中心等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1-10月份,全区共签约过亿项目16个,合同利用资金182.5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5个,有14个新签约项目已开工建设。目前,全区总投资56亿元项目已集中开工,新增城镇就业4800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000余人,企业职工由开发区成立之初的不足2000人增加到1.5万余人。

这一组组数据王书记如数家珍般一口气抖了出来,他幽默地拍着胸脯说:“开始并镇建区的时候我刚过来,看到那一片荒地心里一点谱也没有,现在通过我们取得的成绩来看,可以说完全有信心更有责任全面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一定要让这片毛主席曾经亲自批示的红色热土再次崛起,努力在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幸福征程中“再创好例”。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萌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