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财经 > 正文

美国经济学家谈中美经济关系现状:像过度依赖的婚姻

文章导读: 7月23日,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主席、首席经济学家史蒂夫·罗奇在京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中美两国现在的经济关系像是一种相互间过度依赖的“婚姻关系”,这种关系将给双方带来问题和摩擦并导致令人担心的结果。

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主席史蒂芬·罗奇:中美两国应建立建设性的互相依赖关系

经济网讯(见习记者 陈惟杉 实习生 金倩)7月23日,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主席、首席经济学家史蒂夫·罗奇在京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中美两国现在的经济关系像是一种相互间过度依赖的“婚姻关系”,这种关系将给双方带来问题和摩擦并导致令人担心的结果。罗奇在描述中美两国关系的未来图景时表示,中美双方应该建立起一种建设性的互相依赖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命名为“共同依赖”。他认为,这种关系是指双方不过度依赖对方,各自保持身份独立并在这种关系中满足各自的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来耶鲁大学任教之后,我就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了中美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亚洲、对全球的影响。这也是我新书的主题。”史蒂芬·罗奇在其新书《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事实上,罗奇对中国的关注始于1997年,在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亚洲的新兴经济体都无例外的受到了冲击,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团队也曾据此判断中国将是最后倒下的那块多米诺骨牌,而这被罗奇称为“最糟糕的预测”至今仍令他感到耻辱。错误的预判令罗奇感到他仍然对于中国经济缺少细节的了解,在1997年的下半年,他开始频繁地来到中国,并做出了未来的中国不仅是亚洲领袖,也会是世界经济增长助推器的判断。此后无论是就任摩根士丹利亚太区主席期间,还是离任后前往耶鲁任教,他一直试图从各种角度观察发生在中国的变革。

罗奇认为,中美两国目前经济关系的建立可以追溯至1978年。1978年,在中国首次提出改革的目标时,美国也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两国出于各自的需要开始达成一种合作的关系。美国开始将自身建设为一个极致的消费国家,因此需要中国廉价的商品、多余的储蓄,以及中国吸收美元资产的能力,而彼时几乎没有国内市场的中国则努力将自身打造为一个极致的生产国家,这也造成了中国长久以来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对于强烈供求关系的过分利用也标志着两国逐步开始建立罗奇所称的过分依赖关系。

在罗奇看来,这种经济关系的转变始于2007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首次指出了中美两国经济交流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也在当年确立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目标。而与此同时,美国正在经历193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罗奇认为这一年对于两国的经济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并直接导致了在2013年,当中国提出全面的结构性改革时,美国在经济改革层面却显得停滞不前。中国的这次改革被罗奇评价为“这让我对中国经济又充满了信心。”同时,罗奇将中美两国目前的差异比作当婚姻出现危机时只有一方愿意做出改变,这导致了双方的依赖关系开始转变为相互间的指责,并开始在南海、东海,以及贸易问题上丧失互信。

在发布会的最后,罗奇认为,中美双方应该建立起一种建设性的互相依赖的关系,即双方不过度依赖对方,各自保持身份独立并在这种关系中满足各自的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正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