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热点观察】客户、屌丝与粉丝之争

互联网金融或许并不需要一张银行牌照,一样可以在金融领域做得风生水起;银行即使拿到一张电子商务的门票,也未必能侵蚀BAT的市场份额。

中国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部总经理高级助理 周斌

什么是客户?大而言之是上帝、衣食父母,小而言之是乙方。

有的银行在对客户制定各项收费政策的时候,一般采用国际惯例;遇到问题、摊上事情,基本又用中国国情解释,这是客户对银行最不满的地方。

国内银行如此,国外银行也一般,但凡受保护的行业,再好的服务标杆,顶天也只是中等标准。没有办法,行业特殊、牌照值钱,仅此几家,爱理不理。

什么是屌丝?这词儿不好形容。

屌丝有点像自然界的“蜜蜂”。蜜蜂单一物种、微不足道,而聚合起来“蜂群”则无敌天下。汇集起来的“屌丝”可成为互联网经济中最可怕的一种力量。

在传统行业中,企业家毅力惊人,成就不凡;而在互联网行业中,成名大佬特立独行、锋芒毕露、气场强大,类似“蜂王”,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一个个的“屌丝”聚集成为“蜂群”,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今天看到的BAT(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在一个层面可以看成互联网技术的成功,更可以看成“屌丝”逆袭的成功!

“屌丝”与“客户”不同:一、你没有必要把我当“上帝”;二、我也不把自己当乙方;三、你情我愿,愿打愿挨。

传统行业中一大堆客户分类标准、原则、流程在“屌丝”、“蜂群”面前就太弱智了,淘宝的光棍节一天能实现300多亿的买卖,其实是“屌丝”胜利,几个月成就一家千亿级的基金公司,也是“蜂群”杀伤力,客户模式在“屌丝”面前已经不值一提。

粉丝比“屌丝”而言,更上一个层次!

无理由的喜欢、无条件的追逐,因为喜欢所以拥有,因为喜欢所以推荐。粉丝们甚至会在潜意识里认为,是他们的存在成就对方、成就彼此。

乔帮主作为最大的一尊神,开启了粉丝经济的划时代的序幕。今天的小米、特斯拉等现象的产生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粉丝经济的魔力,就连主流价值很不认同的电影《小时代》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微信支付”的成功,在马云眼里是一次“珍珠港偷袭”,而全民“抢红包”的过程,应该是微信“粉丝”最成功的一次颠覆。

客户是理性的,屌丝是叛逆的,而粉丝是疯狂的!

在现实社会中,理性有压倒性的优势。而在互联网世界中,藐视传统、颠覆理性已经成为一种酷、一种时尚。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尽管是花开两朵,但绝对不是各表一枝,而是存在着南辕北辙般巨大的鸿沟。

互联网金融或许并不需要一张银行牌照,一样可以在金融领域做得风生水起;银行即使拿到一张电子商务的门票(其实电子商务也好、互联网公司也好,目前并没有准入门槛,人人可以创业,人人可以进入),也未必可以侵蚀BAT的市场份额。


(网络编辑:若一)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