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汽车 > 正文

公车改革启动 三大难题待解

文章导读: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6日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无疑成为高频词汇,有精确统计,共出现了77次。在这77次“改革”中,最能触动汽车行业神经的是:“今年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6日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无疑成为高频词汇,有精确统计,共出现了77次。在这77次“改革”中,最能触动汽车行业神经的是:“今年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它车辆,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而此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既彰显了政府反对铺张浪费、“三公”腐败的决心,也意味着喊了多年的公务车改革将真正落到执行层面,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

这一工作启动后,随之而来的有三个重要问题待解:一是摸清现有公车数量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手段清理;二是制定适度的交通补贴制度;三是国企大规模的公车是否纳入改革范围。而前两项工作的落实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

当然,除了节省“三公”开支,消除腐败之外,公车改革的深层次意义也应进一步体现,即打破“公车=官车”的“官本位”思想,把公车与公务员职务级别剥离开来。

公车:存量模糊涵盖不全

在去年国务院发布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之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自发开始了渐进式公车改革,这一改革的直接表现是:不再采购新的公务用车。以北京市为例,2010年在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2013年底,天津市也明确表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对已有公车数量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多数地市也只有一个大概估计。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公开表示,北京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车约6万多辆,北京将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公车改革,但不一定考虑拍卖,目前正在研究适合的方法和公车下岗后的用途。

“一般公务用车数量的统计将是一项过去从没有完成的工作。如果没有准确的统计,那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就不可能做到彻底。不彻底的公车改革将带来很大的后遗症,公务用车将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名义继续存在。”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指出。

在《条例》明确规定的一般公务用车之外,人们心中的公车其实还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领导干部用车。这两部分相加可能是一个更加庞大的数字,但目前并未纳入公车改革范围之内。

数量庞大的公车取消之后,如何处理,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已经完成公车改革试点的城市多采用了拍卖的方法,但拍卖过程和结果均受到不小的质疑。以温州公车拍卖为例,新闻称一辆奔驰车,仅叫价两次,就以2.4万元成交。

张志勇对此表示:“数量庞大的公务用车在清退之后的去向与处理方式将关乎到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无论是将这些公务用车销售给租车公司,还是将这些公务用车处理给个人,这些车辆的价格评估是其中的关键。”

而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委托专业的二手车拍卖公司来进行,而不要自行拍卖,以避免暗箱操作。

车补:多少合适?

按照文件规定,取消公车之后,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里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交通补贴,多少算“适度”?

从目前已经实施公车改革的省市来看,不同地方之间,同一地方不同职务级别之前,补贴各不相同。以浙江温州为例,该市将在职的市级机关工作人员按照不同职级,划分成从正县实职到科员、办事员共七档,分别实行从2800元到400元不等的补贴标准;而在同属一省的杭州,一般市级机关的车贴标准分为九个档次,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下限为每人每月300元。 对此,叶青的建议是,副厅级可设在1500元/月左右,正厅2000元/月左右。据了解,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的叶青,每月交通补贴1200元。

“公车改革过程中引发的车补问题,不能一地一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车补标准。如果是将车补作为待遇,那么就必须遵从国家统一规定;如果是将车补作为交通工具的额外支出费用,那么就应该按照当地交通支出的标准来制定。”张志勇表示。

而且,从目前已经进行改革的地方来看,车补的基本原则是人人有份,职务级别越高,车补额度就越高。这与“把公车从公务员待遇”中剥离的改革深意相背。

张志勇的观点是,公车改革必须要厘清一件事实:拥有公车的合理性在哪儿?不合理性又在哪儿?只有搞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才能根据这样的基本原则,去进行车补制度的改革。

“不讲究原则的车补,是将过去不合理的公车制度制度化、货币化、合理化。”张志勇说,“以待遇标准为辅,以实际工作需要为核心来确定车补的多少,应该是未来公车改革之后行政工作人员车补制度的基本原则。”

国企公车:也应同步改革

在党政机关公车改革进行的同时,处在中央和地方国资委管辖下的国有企业公车改不改、怎么改成了新的关注焦点。尤其是随着五粮液等大国企提出公车改革,有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公车保有量远高于党政机关等行政单位。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国有企业不仅在管理层行政级别上参照党政机关,在公车配备等福利待遇上也与机关保持标准一致。而且,由于国有企业涉及到经营行为,公车在配备车型、数量、使用频率上受到的约束和监管更少。中共中央政府在出台厉行节约制止浪费行为等相关文件时,国企也只是“参照执行”,而非硬性规定。

“从节省开支、干部作风建设来说,国企公车改革是大方向。而且现在中央明确要求的政企分开、官商分开,国企的去行政化改革是必然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华菱星马集团董事长刘汉如在3月10日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

作为马鞍山市国资委主管的国企,华菱星马已从2007年对公车进行了改革。刘汉如表示:“我们所有的副总经理都不配车,高层和中层干部一样,都是私人购车公司给40%的车款补贴,然后每个月给用车补贴,补贴数额也不高,就是一个油钱和养路费。”

刘汉如告诉记者:“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明智的,这些年下来,为公司节省了很多费用,也少了很多管理成本,不用去担心养司机、司机偷油、选购劣质配件、开假发票等行为,现在公司只有几部面包车是公车。”

“但(公车改革)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未来各地方的细则。另外,国企应与党政机关的车改同步进行。”刘汉如最后说。

延伸阅读

公车改革对乘用车和自主品牌影响不大

公车改革,对汽车业内人士来说,除改革本身的诸多含义外,还有两个最关注的点——对汽车产销和自主品牌的影响。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建一在吉林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中,就此问题做出回应。他说,公车改革对自主品牌影响应该不是太大,包括一汽在内生产的乘用车,绝大部分面对的都是个人用户。 “政府不采购了变成个人采购,影响不是很大。”徐建一说。他用一组数据来解释:政府公务车采购,是指乘用车。去年我国乘用车、商务车等在内的汽车销量是2198万辆,其中乘用车是1630万辆,占比74.2%,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大家老说政府采购多,但是政府采购在整个销量中占的比例较少,所以对汽车销售的结构影响不会很大。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现在公务车数量没有准确数字,按400万辆、八年更新周期计算,每年的更新量大约是50万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之后,公务车采购规模可能缩减至20万辆。“这个数字与每年1600万辆乘用车的市场规模相比,仅占1%多一点。因此,对市场不会有大的影响”。

(网络编辑:曦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