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正文

重庆两江新区水土园农转城人员家门口就业

文章导读: 在两江新区水土园区,企业通过降低招聘门槛并辅以积极培训,广招本地农转城人员就业,既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也提升了农转城人员的就业水平。

经济网讯(记者夏一仁•张晓峰重庆报道)解决农转城人员就业是两江新区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在两江新区水土园区,企业通过降低招聘门槛并辅以积极培训,广招本地农转城人员就业,既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也提升了农转城人员的就业水平。如今,“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业”在两江新区已成为农转城人员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

3月11日,记者在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部分投产企业生产车间看到,企业产销两旺,工人们正在机床或岗位前熟练而忙碌地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熟练操作现代机床的产业工人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本地的农转城人员。

在知名台资企业——重庆台兴交通器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车间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企业共有生产工人370名,其中约1∕3是从本地农转城人员中招聘的。由于企业实行的是月薪制,为职工办理了“五险”,提供三餐,提供加班住宿,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人性化管理加上洁净的工作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受到本地农转城人员的青睐,近100名文化程度不高的农转城人员被企业招聘入厂工作。

正在紧张工作的“90后”女孩龚雪告诉记者,她是飞马村5社的村民,去年12月高中毕业后被台兴招聘为合同工,目前月薪达到2500元,她对从事的工作很满意。对就近招收的工人,台兴生产车间负责人给予的总体评价是,“能吃苦,有活力,有朝气!”。

在一汽、川汽、陕汽的骨干配套企业——重庆迈崴机器有限公司车间里,记者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在偌大的生产车间里,稀稀零零的职工正在忙碌。一条主要为长安福特提供零配件的现代化生产线正在调试。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迈崴共有生产工人80余名,其中本地职工10余名。产品非常畅销,企业目前最紧缺的是一线技术工人。由于生产汽车零配件,对体力和耐力有一定要求,文化高低并不重要,没有技术企业可以免费培训,而吃苦耐劳则成为企业招聘的重要标准。

在一台现代化的钻床前,42岁的复兴镇农转城人员晏芬正熟悉地操作着设备。她告诉记者,在迈崴企业,像她这种经过培训从事机床操作的农转城人员有10余名。她说,每天不需加班,企业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度,工资多少视产品数量和质量决定。技术工人工资一般在3000—4000元左右;完成得好的月收入可达到7000元以上。来自九龙村2社的农转城人员蒋成验证了晏芬的说法。

41岁的蒋成,正在操作车床,他告诉记者,到迈崴工作感觉还不错,一是企业对职工比较人性化,及时为职工交纳了“五险”;二是工资高低全凭多劳多得,不存在靠关系和人情定薪。进厂工作近一年时间,目前月工资收入平均保持在4000—5000元左右。

迈崴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企业还将视生产规模,面向社会招聘技工和普工20余名,特别欢迎本地农转城人员到企业工作。企业招聘工人门槛较低,凡60岁以下,具备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只要能吃苦耐劳、有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均可报名应聘。企业可对招聘人员进行免费技术培训。

台兴交通和迈崴机器这种降低招聘门槛,广招农转城人员的作法,既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又满足了本地农转城人员家门口就业的需求,经过培训还提升了农转城人员只能从事家政、清洁、保安等简单工作的就业档次,可谓一举三得,真正让农转城人员就业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业”的梦想。(刘德良)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