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刘佩智:食品安全应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经济网讯(记者刘永刚)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刘佩智表示,安全食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保障食品安全,关键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政府对本辖区食品安全负总责。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要求“上级政府要对下级政府进行年度食品安全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政绩考核,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法定职责,树立起保障食品安全也是政绩的科学发展观。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已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等考核体系,对于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的还实行了“一票否决”。

但从全国情况看,这项制度刚刚起步,还没有普遍建立,一些地方虽然在考核体系中设置了食品安全指标,但考核结果很少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起到的作用有限。究其原因,一是重增长、轻民生的政绩观还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对于食品安全工作,讲起来都很重要,做起来则可要可不要;一些领导干部认为食品安全工作面广量大,解决起来问题多、投入大、周期长,难以立即抓出成效。因此,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监管力量和监管手段薄弱,导致监管网底兜不住,隐患和问题频发。二是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完善。2009年中组部印发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中,食品安全未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实绩分析、民意调查评价要点;在其他的一些考核评价体系中,譬如中央综治办组织开展的《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中,虽然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考核,但权重很小,只占1%;一些地方虽然在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中,设置了食品安全状况等指标,但权重一般也只有1%-2%,引不起领导的重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更加重视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对我们的执政能力是重大考验。”因此,食品安全不仅是最大、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为落实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将食品安全纳入组织部门开展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实绩分析和民意评价调查要点,促使地方普遍建立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政绩考核促进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征集观,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保障民生和维护公共安全上来,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第二,完善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办法。总结地方实践经验,科学设置考核目标和考核指标,合力确定指标权重和考核办法。将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考核,加大指标权重。完善考核评价程序,开展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让人民群众来监督、作评判。

第三,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要真正将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结果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挂钩,作为评价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换届考察、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真抓实干取得成效、食品安全满意度高的地方和领导干部,要给予表彰激励、提拔重用;对于工作不得力、责任不落实,老百姓对食品安全不满意的地方要进行严肃批评、诫勉谈话;对于因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要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责任。

“我们相信,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将有力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刘佩智说。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曦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