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生态 > 正文

哈尔滨过年:少给空气添堵

文章导读: 除夕夜过后,燃放烟花爆竹使国内一些城市的PM2.5指数急剧上升,中国新年习俗再度引发关注。然而,在中国最北方的哈尔滨,那里过年的变化着实不小。

经济网讯(记者马玉忠)“爆竹声声辞旧岁”这是中国用燃放烟花爆竹喜迎新年的传统习俗,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密集,燃放鞭炮数量也大大增加,给本来比较脆弱的大气环境带来极大污染。除夕夜过后,燃放烟花爆竹使国内一些城市的PM2.5指数急剧上升,中国新年习俗再度引发关注。然而,在中国最北方的哈尔滨,那里过年的变化着实不小。

2月2日(大年初三),记者走访了哈尔滨主城区一些烟花爆竹专营销售点,发现与往年相比,烟花爆竹销量明显下降。“本想跟往年一样,多买几挂鞭炮,但孩子说学校倡议不放鞭炮,也就没买。”市民张秀华的话道出了大多数哈尔滨市民的心声:春节期间将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少给空气添堵。

“今年卖的烟花鞭炮还不及去年的四分之一。”一位郝姓鞭炮销售摊主告诉记者,去年她也在哈市道里区卖烟花,临近除夕的几天每天销售额都上万元,市民多是选购礼花弹及上万响以上“动静大”的鞭炮,而今年的鞭炮市场生意则冷淡许多,前来买鞭炮的大多选购“轻量级”或给孩子买一些喷花类、旋转类、造型玩具类等。“往年在我的摊位一左一右就有五六家卖炮花的,家家生意不错,今年就剩两家摊位还卖不了多少钱。”郝女士无奈地说。

哈尔滨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1月30日(除夕)环境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PM2.5日均值为77微克/立方米,与去年除夕相比,空气质量好转一个等级(2013年除夕为中度污染),PM2.5日均值下降35%。环保部门表示,空气质量的改善很大程度得益于与媒体联合发出的“春节少放鞭过年见蓝天”的倡议。

在黑龙江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于海瀛提出要将“治霾”工作落到实处,要坚持治理空气污染工作,认真贯彻生态文明五位一体联动思路,把污染治理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工作的各方面及全过程。在今年哈尔滨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春节禁放烟花爆竹,让城市远离雾霾。王强代表表示,禁放烟花爆竹是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举措,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严禁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并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城乡接合部或县(市)可根据情况设立燃放区,规定燃放时间,并责令公安和城管部门监督管理。

除了空气污染,燃放鞭炮烟花留下的固体废弃物也是环卫保洁的难题。为了增加年味,人们往往不在乎多花一盒烟花、一挂鞭炮的钱,可是,当大家在与家人团聚、尽享新年幸福的时刻,环卫工人却不得不为清理燃放鞭炮留下的鞭炮屑而早早上岗。

张素娟是哈尔滨欧洲新城小区的清洁工,因为放鞭炮的市民明显减少,也减少了她的工作压力。正月初一上午她在打扫小区卫生时,仅扫了一车垃圾,而在往年,至少要扫四车以上。张素娟告诉记者,除夕晚上放烟花爆竹的市民少了,这是今年过年的一个新变化。

2012年5000吨,2013年2000吨,2014年不到200吨……,哈尔滨环卫办春节期间清理的烟花爆竹碎屑总量统计数据显示,“爆竹声声辞旧岁”的传统习俗在哈尔滨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哈尔滨市民认识到了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达成了“不放鞭炮”的共识,烟花爆竹对空气的污染也大大降低。更为可喜的是,在市环保局“过年少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下,全市有2000余家企业承诺节后开业不放“开门炮”。

正月初七后各大商家陆续开业。在以往,商家门口爆竹声声,烟雾缭绕,而今年除了少数几家燃放鞭炮以外,取而代之的是连续播放起火风的歌曲《开门红》,用歌声来表达人们对一年生意的美好祝福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