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产经 > 正文

中联重科:向绿色经济要效益

文章导读: 建筑和工业领域已成为我国节能的重点领域。作为混凝土和起重机制造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显然把握了这一时代契机。

经济网讯(记者赵明月)“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绿色新材料研制、设备转型升级、研发创新设备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等战略,引发了一场企业内部的‘产品变革’、‘材料变革’等一系列的‘绿色革命’。”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向记者如此描绘其绿色战略布局的宏伟蓝图。

2014年1月10日,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联重科的“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颁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成立该项目组,以确保“安全”、提升“超大起重能力”、提高“精确就位能力”为目的,研发、提升绿色、高效施工相关的技术。近10年研究,项目组先后攻克了超长重载臂架设计及控制技术、重载超大容绳量卷扬系统设计及控制技术、超大型塔机安全作业技术等三大难点课题,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标杆。

“绿色发展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是对传统的工业发展道路的颠覆,其创新模式也要求符合可持续、低能耗、低污染的要求。”业内人士指出,混凝土和起重机设备使用环节能耗多少,事关建筑和工业节能问题。目前,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寿命不长,建筑的大拆大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此外,混凝土的主要原料——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5%,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

建筑和工业领域已成为我国节能的重点领域。作为混凝土和起重机制造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显然把握了这一时代契机。

2013年4月,中联重科推出的全球首座连续级配式混凝土搅拌楼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出了良方。工程师们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资源利用率及可持续发展程度,实现按需生产高品质砂石,并直接配成高质量、长寿命的连续级配混凝土,使混凝土强度增加50%以上、寿命提升至100年以上。与此同时,该设备大幅降低了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每生产1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约水泥用量约100公斤。按此推算,全国每年可节约上亿吨水泥,被誉为“混凝土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

2008年,中联重科成立“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组,改变原有的“原料—产品—市场”的线性发展模式,开始了循环经济的实践。2012年6月,建于长沙的全国最大规模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顺利通过各项考试,开始处理长沙城每天300余吨餐厨垃圾,这家工厂可年产生物柴油5400吨以上,发电1971万千瓦时,年节约6900吨标准煤,年碳减排1.95万吨。

2013年12月6日,在以“创新·转型·共赢”为主题的中联重科机制砂、干混砂浆两位一体整体解决方案专项推广会上,中联重科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混凝土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人士展示了商混产业绿色发展的环保理念,并就中国商混产业的未来转型展开了讨论。据估算,如果采用这套新型解决方案,我国商品混凝土产业每年可至少减少3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现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商品混凝土产量达18.1亿立方米,2013年预计产量为21.2亿立方米,到2016年将突破30亿立方米。中联重科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干混砂浆成套设备供应商,“机制砂、干混砂浆两位一体整体解决方案”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资源不能循环利用、砂石资源紧缺、现场搅拌砂浆污染严重等问题。2013年12月25日,中联重科宣布已于当年12月20日正式收购了全球干混砂浆设备第一品牌——德国M—TEC公司。在干混砂浆设备领域的探索,成为中联重科调整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则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看得更远。在2013年6月18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詹纯新表示,公司将从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板块,转型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境产业、重型卡车和金融板块五大板块齐头并进,以避免工程机械行业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寻找新的市场空间。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