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区域·城市】电商换市:义乌的出路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但这里如今已不复当年的热闹红火。推行“电商换市”的新义乌,国际商贸城将扮演什么角色?

p-62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但这里如今已不复当年的热闹红火。推行“电商换市”的新义乌,国际商贸城将扮演什么角色? CFP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赵磊  实习生  朱传婕 | 上海、义乌报道

义乌,是一座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围绕市场做生意,在过去30多年里逐步成为义乌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但如今,曾经红火的商贸城日渐门庭冷落,红极一时的“义乌模式”正在经受时代考验。拯救市场,寻找一条保持发展的新路,是摆在义乌人当前最大的历史任务。大商城会死吗?电子商务是唯一的出路吗?

客户去哪儿了?

改革开放初期,外出经商的义乌人带回各种小商品在街头自发摆卖。1982年,义乌制定“兴商建县”的优惠政策,正式开发露天市场,并陆续投入资金扩大营业规模。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商贸城等市场带动外贸、制造,形成集群效益的“义乌模式”。

这一模式曾经数度创造辉煌,使得义乌的人均收入水平、豪车密度在中国内地居首位,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下称“义乌商贸城”),正是从草根经济中崛起的“义乌模式”的标志性符号。

但近年来,义乌这座城市的环境和“义乌模式”本身,越来越难以让人满意。

10月底的一个周末,《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实地走访了义乌商贸城的5个区,与马路上拥挤的车辆相比,商场里并没有出现人头攒动的景象。开张的店铺,真正的老板大多不在,很多店铺大门紧锁。“不光是星期天,平时也这样。”某店铺的一位售货员向记者介绍。

除了义乌商贸城,城区还遍布各类专业市场,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10月以来,义乌市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林有些烦恼,当地最大的圣诞用品市场的商户经常向他反映,迟迟没有接到大单,而房东们却吵着要涨租金。往年与陈金林多有往来的几个埃及采购商,今年也没有消息。

圣诞小商品,虽然平均毛利只有3%~5%,但也曾一度让商户们赚得盆满钵满。陈金林所做的调研显示:“今年有30%的商户业绩比去年略好,剩余70%的商户和去年打平或者出现下滑。”他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更因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商户增多,竞争更激烈,摊薄了商户们的利润。

圣诞小商品市场的变化,正是义乌商品市场变化的一个侧面。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在早期,义乌市场发展的三大要素主要是客流、物流,以及衍生出的信息流。但如今,这三大要素都发生了改变。”

“义乌市场现在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信息流,全球客商都来了解义乌、与义务人联系——这是目前义乌市场最核心、最不能忽视的优势。物流依然处于第二位,它是支撑义乌市场繁荣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而延伸出产业配套,如果没有产业配套义乌市场就缺乏了根。义乌市场如今不会看到很多客流,客流并不是繁荣与否的关键要素。”

除了这些变化外,义乌市场低门槛的模式在国内也不断涌现出跟随者和模仿者,并给义乌市场带来持续冲击:江苏南京、河南郑州、广东东莞、辽宁沈阳、山东临沂等城市纷纷打造大型小商品批发集散市场,他们在低端集聚、物流覆盖等方面,已有赶超或取代义乌市场的趋势。

如今,靠商铺、店铺和摊位租金过日子的义乌人越来越多,靠出租民房过日子的经营户越来越多,靠出租厂房过日子的义乌企业也越来越多……

“要不是近年一大批‘新义乌人’创业群体补充进入参与竞争,义乌说不定会变成‘第二个鄂尔多斯’。”楼仲平说,“如果义乌制造业不能振兴,义乌市场不能持续繁荣,义乌房租必然下降,服务业必然衰退,资产必然贬值,届时商城将变为‘空城’。”

纯中介市场蜕变为产地市场?

社会各界的反省早已开始。

10月中旬,浪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翁荣弟从德国考察回来后表示,义乌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教育、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挽留和引进高素质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义乌继续发展的瓶颈。

楼仲平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义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没跟上经济发展水平,但这仅仅是表象。“义乌已不再是建几个市场的问题了,已经到了应该全面提升的时候。”

“义乌市场和商品交易特点是:小商品、廉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工、环保、税收等方面逐步规范,低廉的制造成本优势逐步丧失。这种以廉价为核心优势的交易中心将面临有着更为低廉制造成本地区的竞争,比如越南等地会逐步替代义乌的优势。”财经作家陈根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道。

对此,义乌一直在想办法应对,希望逐步由纯中介市场向产地市场蜕变。目前,义乌商贸城中,本地生产的产品逐渐占到了40%以上,其目的是逐步使小商品城具有产业依托。

但产业配套也一直面临各种发展瓶颈。长期粗放型的低端加工贸易模式,使得产业成本低廉、专业化程度低,在海外市场缺乏竞争力。作为义乌制造的代表人物,翁荣弟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了义乌外贸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人民币持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价格上升等等。“比如墨西哥到美国是免关税的,土耳其到欧盟是免关税的,在这些地区的竞争中,我们有压力。

同时,越南、印度、印尼的制造业也在崛起,这给我们造成冲击。”

今年端午节期间,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与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等主要领导有过一次深度的交流。潘云鹤给义乌的执政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想一想20年后的义乌将会以什么产业为主?二是20年后的义乌将成为什么样的城市?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记录上述对话内容的材料中显示,潘云鹤当时向李一飞建议:义乌要做好两个规划:第一是贸易体制规划;第二是做好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如何建设国际贸易城的规划。

潘云鹤认为,义乌现在的物理市场已经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并可能在新的专业化市场模式的竞争中被淘汰掉。“而替代市场的则是互联网,通过网上交易,把你们的产品,绕过现在从世界各地跑到你们这里来订购的中间批发商,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中。”将来,要在上述两个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世界级商品信息和知识中心。“直接获得用户的信息,最终从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提取对产品创新的要求,通过这些用户需求,提出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义乌的转型就成功了。”

政府推进“电商换市”

与潘云鹤的建议不谋而合,楼仲平也认为,义乌能否实现二次转型成功,需要看是否能从客流为重心转移到以信息流为重心,让商贸通过网络以及信息交汇完成。未来义乌市场的物理空间不会越来越大,但信息流会越来越多——这样的中心是别的地方难以复制和超越的。

对于潘云鹤提出的第二问,敦煌网创始人、CEO王树彤向《中国经济周刊》描述说:“20年后,义乌将是一个以全球服务业为主的、安静的城市。”王树彤认为,义乌应该抓紧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打造外贸电商之都,不仅可以使商人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可以加快产品创新,还意味着义乌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城市规划愿景。

义乌市委市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且迅速付诸行动。近年,义乌一直将电子商务作为市场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全力推进“电商换市”工程。据义乌市外宣办向《中国经济周刊》提供的资料显示,义乌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电子商务办公室和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子商务研究院等;在经费保障上,财政每年计划安排3000万元设立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引导基金,建立电子商务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在发展平台上,规划建设义乌国际电子商务城,发展虚拟电子商务园,搭建市镇两级电子商务园区等等。

王树彤介绍,今年7月,敦煌网与义乌市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敦煌网负责建设的名为“义乌全球网货中心”的交易型B2B平台正式启动。未来,全球各地的采购商将可以直接下单,通过线上线下整合的仓储物流系统,使义乌商品以在线批发的方式,进入全球市场的网络直销。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指出,政府体系自上而下式电子商务做的东西,与市场自下而上的东西各自为战,会带来许多具体的“难点”,这需要通过机制创新来解决。各种“正能量”是否能有效地整合起来,是考验这种机制是否成功的战略性“根本问题”。

财经作家陈根则并不看好这种“由政府主导打造电子商务产业”:“这就是瞎折腾,电子商务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完全是市场开放竞争的产物,如果政府介入以行政形式干预市场形式,结果未必会成功。”

陈根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做国际大宗商品批发的电子商务成熟平台已经有很多,零售交易目前已经有淘宝这种成熟的集市平台,以微信为代表的新的电子商务零售交易模式也正在发生变革,义乌若能在电子商务产业中有所作为,除非能找到一种根本性变革的新模式。”

p-65

义乌圣诞用品出口10年来首次遇冷,商户门庭冷清。 CFP

“实体市场将长期存在”

虽然对于义乌全面拥抱电子商务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不争的事实是,电子商务在义乌的贸易占比中越来越重。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注册地在义乌的淘宝卖家(含天猫)账户达到10万个,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数量(7万家左右),成为义乌最大的商人群体。

据义乌市委外宣办对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交易规模方面,今年上半年义乌电子商务总交易额391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内贸网购交易额131亿元,外贸网购交易额33亿元,外贸B2B交易额161亿元,内贸B2B交易额66亿元。

电商工商登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义乌全市登记在册从事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达10064家,同比增长103.3%。

在这股电子商务大潮中,小商品市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也面临着自身转型升级和推进市场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义乌商贸城的管理者,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城集团”)从去年10月开始便开始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义乌购”。

“义乌购”为义乌商贸城内所有的商家免费开设线上店铺,市场经营户可以通过平台自动翻译工具,发布英文商品信息,海外买家也可以通过“义乌购”浏览市场7万家商铺的产品和图片,在线直接下单交易。作为“义乌购”平台的延伸服务,商城集团创新提出了“B2R”模式,通过一站式仓储批发网络,跳过中间环节,把义乌市场的商品输送到全国各地。

据“义乌购”总经理王建军介绍,目前在“义乌购”上发生的外贸业务占比达65%以上,“义乌购”依托义乌商贸城,在外贸业务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但因为在通关及物流等方面的制约,目前尚主要依赖邮寄小包裹的方式,如果要继续做大,仍然需要多方面的突破。

对于网络平台是否会弱化实体店铺,王建军认为,从长远看,义乌的物理市场还是会长期存在,因为“义乌市场商铺聚集扎推,除了展示功能之外,还起到内部信息沟通的作用,就像很多产业的聚集区一样” 。

新模式、新产业和新矛盾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除了推动义乌市场转型外,也加快了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义乌电商快速发展中,涌现了一批如真爱网仓、优鲨衬衫、浪莎袜业、汇奇思百货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网络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时,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就把吸管放到网上卖:“通过网络推广,我用吸管把世界都‘吸’进来了。”目前,他的公司有一半以上的业务通过电子商务成交。

翁荣弟对电子商务也早有涉及。“昨天我们在网络上就卖了80万双。”10月24日,翁荣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按照目前浪莎日产袜子100多万双的产能,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量,已经占据浪莎袜的大半江山。在2012年,浪莎品牌在电子商务同行业类目中的占有率达到20%以上。

翁荣弟指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快递、第三方平台、摄影、代运营、创意、推广、培训、第三方仓储等产业不断出现并形成规模,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此外,电商融资产品也不断被开发出来。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义乌的小商户与大企业、线上和线下、传统与现代、保守与革新,都将长期共存。义乌所寻之路,正是为了厘清这些关系,并逐步发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正确方式。

汪向东在对义乌向电商转型做出的努力评价是“初见成效”:“这些步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原本线下的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拓展到线上;二是可突破线下实体经济继续发展必然面对的制约(如空间要素);三是为电商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空间等等。”

(本刊实习生郑月对本文亦有贡献)


(网络编辑:曦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