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科教 > 正文

台湾教育机构首次进驻昆山 康桥双语学校启动对大陆招生

文章导读: 随着台商足迹的遍布,以及市场的需求,除了台湾教育机构西进内地办校之外,包括江苏、厦门、山东、河南、成都各地的主管单位,纷纷赴台取经,邀请台湾的教育机构到当地办学,形成两岸教育先是由民间自主、再到地方政府主导的大规模交流潮。

经济网讯 (记者 赵磊 特约记者杨惠兰 上海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近35年来最深刻的一轮改革,对民营和外资在各行各业投入的开放更是显著;此番改革,将间接加大台湾民间资本在内地办校的力度,同时也开启了两岸更深一层的扎根式教育交流平台。

12月1日,台湾教育界人士张启隆对记者表示,台湾康桥双语学校目前已经启动对内地招生。在去年台湾康桥双语学校受江苏省昆山市政府的邀请,正式跨越海峡将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引入内地,在昆山成立康桥学校,学校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毗邻上海安亭),总投资逾5亿元,占地面积约217亩。

上世纪末,公元1999年,台北市政府为推动与国际接轨的教育理念,一度成立“台北市双语教育5人小组”,但在台北推动双语教育的政策无疾而终,却打开台湾民办双语学校的大门,当初“5人小组”成员之一的张启隆,经过14年岁月的洗礼,不但在台办校有成,如今在上海郊区正以217亩的校区面积,打造一所可以对内地招生的台湾学校。

在昆山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有了校地、请来内地名校退休校长任职、也找好授课的老师,接下来是“学生从何而来”的问题,该校总校长张启隆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坦言办学之初“是走在一条内地家长心里很想去的,但不知怎么走的路”,也曾觉得心虚,没有底气,因为“真的不知道生源何在”。

如今,该学校已经开始正式招生,第一年预计招670名学生,截至目前为止,已有200多个家长缴了学费。

台湾人到内地办校,张启隆不是第一人,也绝非最后一个,除了台湾少子化导致教育资源过剩的基本经济原因之外,早期还是为了满足台商子女在内地的就学需求,于是,有台商聚集的地方,发展久了,不但形成台商自己的生活圈,慢慢的,一个一个的台商子女校学也就冒了出来,毕竟,光是一个大上海就有50万台湾人。

随着台商足迹的遍布,以及市场的需求,除了台湾教育机构西进内地办校之外,包括江苏、厦门、山东、河南、成都各地的主管单位,纷纷赴台取经,邀请台湾的教育机构到当地办学,形成两岸教育先是由民间自主、再到地方政府主导的大规模交流潮。

据张启隆对记者介绍,康桥双语学校也曾多次到河南、成都等地方政府的考察,并且提出在当地办校的邀请,其中山东和厦门开出的条件最好,不但提供办校土地,还有各种优惠,但碍于政策规定,台湾人在内地办校只能招收内地以外的学生,“但我们是双语学校,并非国际学校”,如果不能对内招生,我们担心生源的问题。

而此时,江苏省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有个“国际商务城”的开发计划,正好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台湾人在内地办校,可以对内招生。因为这个机会,张启隆决定将在台湾办双语学校的经验,带到内地,开设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100个班,计划招收3000名学生。

“康桥”在内地并不具有知名度,这点让初次西进的张启隆有些不确定感,于是,决定从一场、一场的说明会、从一个一个家长面对面的沟通开始。

此外,但内地的教育环境毕竟与台湾大不同,虽然同样是建置起一所由幼儿园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学校,但毕竟还需得借助当地的力量。于是,张启隆邀请了前南京师大附中的副校长,及黄岗中学的副校长,分别担任新学校小学和初中部的校长及副校长,以补强内地经验的不足。

张启隆对记者介绍说,所谓的“快乐学习”并不是不拿结果、不看成绩的学习,与内地教育理念最大的不同,是把“惩罚、竞争式教育”转变为“奖励、合作式教育”,因为这样的方式,也让台湾的“康桥双语学校”在当地取得相当的知名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林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