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资本 > 正文

苏交科 脚踏实地 创新发展

文章导读: 昔日,一所省级所属的科研机构;如今,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工程咨询公司。苏交科的前身是隶属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的交通科学研究院, 成立于1978年。2002年8月改制为员工持股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即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交科。

引言:"我是谁?"

"我是"苏交科",即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昔日,一所省级所属的科研机构;如今,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工程咨询公司"。苏交科的前身是隶属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的"交通科学研究院", 成立于1978年。2002年8月改制为员工持股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即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交科"。

十年磨一剑。

苏交科从2002年到2011年,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脚踏实地,坚持创新发展,坚持以为百姓谋福祉,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国家建设,不仅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非凡业绩而且走出了一条科研院所"转企改制"的创新之路。

今天的苏交科,已发展成为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研发为龙头,以规划、设计、咨询、检测评估、项目管理等为核心的科技服务型企业。其业务领域从改制前的公路行业科研、设计、试验检测等,发展到目前覆盖公路、市政、水工、城市轨道、铁路和建筑、环境等行业,形成了以规划咨询、勘察设计、科研、试验检测、质量管理咨询、工程总承包及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为核心业务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目前业务遍及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010年业务承接额10.4亿元,年产值近6亿元。

一,苏交科,脚踏实地攀登路桥建设高峰

路是走出来的,成绩是靠实干做出来的。近10年来,苏交科脚踏实地在前行之路上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足迹"。

苏交科在改制转企后,累计投入1.46亿元,用于科技硬件条件建设,先后建设了"长大桥梁健康检测与诊断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桥梁质量检测及营运安全评价公共服务平台"等若干技术平台。

苏交科紧紧围绕交通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热点、难点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和应用的研发工作,在全国交通行业中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研究领域,在桥梁技术、沥青路面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全国领先甚至世界顶尖的科研成果。

在科研领域,出色完成了380多项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的成果奖励170余项。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和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承担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其累计服务高速公路里程达7000公里。

苏交科还组织、参与了20余项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苏交科转制改企后,从江苏省一个名不见经传,只能提供单一的"公路工程"科技服务的省级科研院所,发展到今天已经涵盖公路、水运、市政、铁路、城市轨道等大交通领域,年产值近6亿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二,苏交科:体制创新,市场之路越走越宽

苏交科是全国交通系统省级科研院所中,转制为民营企业的第一家,而且是目前唯一 由全民事业单位一步转为全部由员工持股的科技型民营企业。

面对转制, 董事长符冠华认为,"转制不是万能药。虽然所有权转变了,但内部机制还沿用老一套,仍然很难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2004年,苏交科做出一个惊人之举:高价聘请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为其制定了发展规划和管理体系。对此,符冠华董事长自豪的说:"我们足不出户就完成了一次经营管理层的'EMBA'课程,以前是听老师讲其它企业的案例,这一次却是把自己当标本全面剖析,体会完全不一样。"

苏交科人的观念变了,苏交科人找到了一条走向市场的创新之路。

国际知名管理公司帮助苏交科确立了"国内一流工程咨询公司"的发展目标,明确了管理和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形成了每年一次的发展战略研讨制度,让中层干部专门为企业"挑刺",讲公司"坏话"。

改制前,多数技术人员孤芳自赏,沉溺于发表论文和报告;改制后,将"关注客户"放在了第一位,强调理解客户的观点,恪守对客户的承诺,推崇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建立了客户意见收集反馈体系。客户的需求成为全院共享资源,成为分析市场动向的重要工具,成为研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制前,从领导到员工的关注点都集中于工作的过程,总认为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改制后,苏交科更加重视绩效,激励优异业绩,建立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实施了全员绩效考核及员工发展晋级制度;并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了员工培训体系,为员工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这些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不仅为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导向,而且使苏交科建立起了全新的企业管理体系。

为提高项目运行质量和效率,苏交科参照国际咨询公司管理模式,以美国项目管理PMBOK体系为基础,实施了项目工时制管理制度,对项目寿命周期进行全程控制,强调预算,计划、控制及项目考核;该制度的实施,实现了项目的计划性和全程控制,体现了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

苏交科市场意识,成本意识的强化,促进了项目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使苏交科在采用现代项目管理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苏交科,体制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市场之路越走越宽广。

三,苏交科:科技创新,坚持走持续发展之路

科研是科研院所的核心竞争力。苏交科转制为民营股份公司后,仍然把自己定位于"为交通事业持续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的科技型企业。苏交科坚信: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科研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先导,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苏交科搭建科研平台。

2004年,设立了"江苏省公路桥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7年江苏省发改委授予"江苏省路面养护技术工程中心";2008年成为交通运输部"长大桥梁健康检测与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2008年江苏省科技厅授予"江苏省桥梁质量检测及营运安全评价公共服务平台",2009年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三部门联合授予"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称号。同年,被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列为"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2011年被授予"国家创新型企业"和"江苏省企业创新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苏交科广大科研人员通过这些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大量由国家、交通部、江苏省政府以及江苏省交通厅下达的一系列重点科研攻关、设计、试验检测和产品开发工作,完成了380多项研究课题,包括高等级公路路面类型选用策略的研究、沥青混合料新设计方法的引进与开发研究、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与快速检测维修整套技术等课题,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的成果奖励近170余项。

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

苏交科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沥青路面综合技术,并大胆创新、持续改进。这使苏交科在沥青路面技术方面的研究紧跟国际先进水平。近10年来,先后引进了全套美国SHRP、GTM等试验设备;在沥青路面技术领域,完成了5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涉及到SMA、Superpave、OGFC、及改进后的AC等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耐久性路面结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橡胶沥青、柔性基层、老路改造加铺技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沥青路面检测与评价等项目,从而形成了沥青路面成套技术,大大延长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苏交科使江苏省沥青路面研究与建设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正在研究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等方面的课题与国际同类研究保持同步。

苏交科组建了交通部"长大桥梁健康检测与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公路桥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并将其建成开放式平台,同时组建了有四十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

为了实现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加强国际战略合作,苏交科先后与全球知名桥梁研究、咨询机构丹麦"科威"合作研究"大跨径桥梁检测技术";与日本阪神道路公团合作研究"自然灾害条件下桥梁养护、维修技术";与遥感与测绘技术处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PASCO株式会社合作设备研发、遥感、GIS应用、模拟仿真等四个领域的研究,实现了与高端资源的对接。

此外,苏交科通过对"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实验室管理技术进行了管理模式输出,使之成为重点工程的现场技术保障。苏交科为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沪宁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南京地铁、苏通大桥的业主组建了"现场实验室";2008年为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建设组建了"现场实验室",从原材料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总体的工程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2010年苏交科(江苏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被交通运输部树立为典型示范试验检测机构。

四,苏交科:一流人才队伍是怎样炼成的

创造一流业绩,企业离不开一流的人才队伍。苏交科多年来取得了非凡业绩,得益于拥有一支国内顶尖水平的一流人才队伍。

如今在1700余名员工中,中高级人才超过30%,形成了一支包括"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百名优秀工程师、"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队伍。苏交科这支专业配置齐全、结构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连续五年被美国ENR评为"中国勘察设计企业60强",2010年升至第37位。

同时,为培养员工形成人才梯队,苏交科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量化培训管理体系,通过静态、动态培训课程设置,满足员工自我发展需要。2009年,苏交科成立了企业内部大学,全面系统开展以文化理念和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的课程培训,有效建立起员工终生学习机制,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建立更加开放的合作交流机制,拓展技术创新的渠道,不断发展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关系。近十年,苏交科盛情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访问、讲学,交流合作。苏交科不仅能及时跟踪国际同行的先进技术、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而且能够吸取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

如2009年,苏交科与德国轨道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FB)联合成立"中德轨道交通系统研究中心"。该中心的成立使苏交科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专业配套能力趋于完善,技术力量得到提升,而且把世界上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介绍到了中国。

更为重要的是,苏交科在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交流合作过程中练就了一支紧跟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

今天,他们正继续为打造 "国内一流工程咨询公司"努力着。

这就是苏交科。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上市企业资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