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SEE亮出“新名片”:“善仔”担纲环保公益大使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谢玮) 2023年11月18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下称“阿拉善SEE”)这家全国最大的环保公益机构在海南澄迈举行的会员大会上公布了其首个品牌IP形象。

1123_1.jpg

这款名叫“善仔”的IP形象,整体以绿色为基调,身材微胖,面颊粉红,双腿笔直,还有引人关注的梭梭状发型,呆萌可爱。阿拉善SEE的成立缘起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一亿棵梭梭”是其最知名的项目之一。

“善仔作为阿拉善SEE生态环境保护大使,其名字源于阿拉善SEE的缩写,更源于‘上善若水’,寓意人与人、人与自然和善相处。”阿拉善SEE理事、品牌战略负责人吕曦告诉记者。

IP加“萌”阿拉善SEE

“善仔”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公仔,头上长着梭梭,脸上两坨腮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它的发型灵感来源于阿拉善SEE最知名的项目“一亿棵梭梭”,寄托了阿拉善“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的理念。绿色基调通过视觉形象将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促进环保意识的普及和环保行动的落实。

“精神共情表达、持续累积认知、建立共创机制、公众购买筹款,是开发善仔品牌IP的四大核心价值。”吕曦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期望推出善仔之后,能用一种拟人化的形式,去传播和表达阿拉善SEE的历史、故事、人物、项目、知识、成果、活动等,通过聚焦具体的品牌IP形象沉淀认知,从而更情感化的沟通公益主张。”

“阿拉善SEE经过19年的发展,机构、品牌、项目非常多,关系错综复杂。所以我担任本届治理团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机构整个品牌体系做一个梳理。”阿拉善SEE理事、品牌战略负责人吕曦介绍了推出IP善仔的初衷,“如果协会每一次活动、项目的宣传都是单个点的输出,会被大量信息淹没。有了善仔这样一个拟人化的形象,就会在粉尘化的舆论环境中,起到串联作用,进行品牌资产的沉淀,统一认知。”

值得一提的是,阿拉善SEE还将围绕善仔开发一系列面相更广泛公众、商业化的周边产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周边产品的收入每年都将由阿拉善SEE统一管理,全部用于环保公益,“这是我们的承诺”。

但吕曦也补充到,周边产品的商业化程度可能不会太高,“阿拉善SEE作为一家公益组织,大部分资源精力都用在公益项目上。打造Ip是一个补充,做社会认知的输出,做公众筹款的补充渠道,从而达到品牌资产的累积,也更希望以此让阿拉善SEE及环保项目被更多公众认知、认可,产生共情,共同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通过创建阿拉善SEE形象标识,去建设社会对阿拉善SEE的认知,从而汇聚环保能量。”吕曦表示,我始终坚信,要让地球得到真正的环保,不能仅仅依赖几百个人的努力,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唯有阿拉善SEE的使命和价值观蔚然成风,让各种力量向我们汇聚而来,令环保成为每一个个体自发的行动,才能称之为“方尽全责”。

持续唤醒社会共建绿色生态

阿拉善腾格里沙漠,是中国企业家群体承担社会责任、首次开启中国式生态治理试验的发源地;“一亿棵梭梭”,是亿万公众了解阿拉善SEE、参与指尖公益的支点,其背后承载的企业家精神所凝聚的环保公益治理实验的成就与经验。

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近百位企业家发起成立阿拉善SEE,决心为阿拉善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做一些实事。截至目前,“一亿棵梭梭”项目累计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8093.87万棵,募集社会资金超过4亿元,推动公众参与超过6亿人次。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一颗梭梭树到万亩梭梭林,从“治沙”到“致富”,从单纯的环保公益到用商业化的手段解决环保问题,阿拉善SEE为社会持续发挥向善力量,多维度践行公益使命,持续唤醒社会共建绿色生态文明。

如今,阿拉善SEE的环保业务已经不再局限于荒漠化防治,经过19年的发展,目前有企业家会员近700名,先后发起成立8家基金会、6家民非、3家社会团体、2家社会企业共19家机构,31个环保项目中心,业务领域聚焦荒漠化防治、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滨海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教育、长江大保护、绿色供应链、行业发展支持等环保议题。

“我刚刚从三江源的项目上下来,在青藏公路,在天路上维护三江源环境的年轻人,其中一些都是博士,少的在上面驻守一个月,多的在上面驻守一两年。但我们曾经对这些年轻人的责任是无感知的。这些故事如果没有一个载体,很难生动被表达。我们希望善仔能够讲好阿拉善SEE的这些故事,包括以聊漫的方式、还有小视频的方式。”吕曦说。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