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郑扬波) 9月27日,长江商学院日前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投资者情绪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长江商学院第16次发布投资者情绪调查。本期投资者对A股的预期比上期有小幅下降,但仍明显好于2022年10月末的调查,总体上保持稳定。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受访者认为A股会上涨,投资者对A股的预期回报率为2.8%。
受访者对股市的预期没有出现明显回调,一方面来自对估值的信心,另一方面来自对经济增长的稳定预期。其中,超八成投资者认为A股价格基本合理甚至偏低;近六成投资者认为未来GDP增速能够超过5%,投资者对GDP的预期增长率为5.3%。
投资者对A股估值有信心
震荡市下,多数投资者表示出A股估值的信心。《报告》显示,从整体上看,大多数投资者(约88.8%)认为A股价格基本合理甚至偏低。在本次调查中,约67.7%的投资者认为A股价格基本合理,比上期下降1.7个百分点,比2022年10月末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约21.1%的投资者认为A股价格偏低,比上期下降0.5个百分点,比2022年10月末提高2.8个百分点。
本期投资者下调了对港股的预期,但自2021年4月开始,投资者对港股的预期整体呈现好转趋势。《报告》显示,约57.1%的受访者认为港股会上涨,比上期下降了4.2个百分点,比2021年4月提高了16.8个百分点。对港股的预期回报率为0.2%,比上期下降了1.1个百分点,比2021年4月提高了4.5个百分点。
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刘劲解释,“香港地区跟内地类似,港股从2018年开始,投资者的预期都是负值,认为会亏钱,实际上确实是,现在很多资产价格是非常低的,经过这么长时间,到目前为止,从上季度开始港股回报率终于变正了,但正的不多,是1.3%。香港资本市场跟国际是连在一起的,香港的利率都是跟国际连在一起的,哪怕把钱存在银行里都有4%、5%的回报,所以1.3%实际上是很低的回报率。这是一个内地投资者对香港的看法,目前还是一个正值,但比上一次有点下挫。”
投资者对投资品的选择与其价格的预期基本一致。本期,投资者下调了对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意愿,提高了对更为稳健的理财和基金的选择。愿意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的净增加人数占比为58.3%,愿意投资银行理财以及稳健型基金的净增加人数占比为73.2%。2020年以来,投资者的避险情绪逐渐增强,愿意投资黄金的人数越来越多,本期,愿意投资黄金等贵金属的净增加人数占比为11.6%,比上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受关注
投资者对经济的预期比上期略微下调,整体保持稳定。《报告》显示,约58.5%的资者认为未来GDP增速能够超过5%,比上期下降了0.9个百分点;对GDP的预期增长率为5.3%,与上期基本持平。受访者对物价的预期增长率为2.8%,与比上期基本持平,没有受访者认为我国会陷入通缩。
刘劲教授解释称,虽然过去我国GDP增速长期在8%、9%,5.3%似乎相对较低,但目前我国是比较大的经济体,而且人均GDP已突破1.2万美元,5.3%的增长率再过十年GDP将十分可观,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高的预期。
需要注意的是,48.7%的受访者选择了“民营经济的地位”,而在2020年末的初次调查中,只有34.9%的受访者选择了该项。
刘劲教授认为,对中国来讲,经济的发展有三块(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在这三块里效率最低的是国有企业,就全球经验来看,国有企业想提升效率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将来经济要进一步发展,主要是民营企业,因为跨国企业毕竟是外国的公司,民营企业如果不发展,中国经济是不会发展的,几乎可以说这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定律,就是“民营企业不发展,中国经济就不发展了”。
在询问受访者对民营企业的看法中,本期有67%的受访者表示对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在宏观政策上的连贯性、稳定性,有54.2%的受访者表示应该在文化和舆论领域保护民营企业家,只有2.8%的受访者认为“民营企业不需要特殊鼓励”。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