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期
中国制造2025需要新思维
年度期号:2015年-7期
出版日期:2015年8月17日
文章数:12
阅读量:
手机端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第57期 总12篇
【融合创新是实现制造强国的理性路径】
即使业界人士对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三期叠加”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仍然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艰难深感焦虑和不安。
【中国制造2025 需要新思维】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一系列限制经济增长的因素开始凸显,我国需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亟需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国际上正在兴起由工业发达国家主导的第四次产业大转移。
招商引资,顾名思义,包含着两种经济行为:一是招商,即通过优惠的政策招揽国外企业、引进项目。
“引资购商”是替代招商引资的升级战略,是指在政府的引导下,募集多方资本构建产业基金等资本容器,聚焦经济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
启蒙者的探索之路“引资购商”的商业逻辑十分简单,但是没有广阔市场背景支撑的制造企业整体收购风险很大,能够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高端制造业的并购行为更是历史上鲜见。
这个设想我们称之为 “即发计划”,让我们祝福 “中国制造2025”即刻出发吧!
【作者访谈】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其实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用什么战略和方法,才能把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制造业强国,最终让中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能保持GDP中高速增长。
【相关报告】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中国制造业重镇,转型中面临诸多挑战,用工荒仍在继续,今年工资涨幅或达 8.4%,这是近期我们开展的第六次年度珠三角制造业调查得出的发现。
【相关观点】
一说产能过剩,很多人认为投资机会就没有了,其实这种看法不正确。因为我们现在是中等发达国家,还有五类产业面临大量投资机会。
2014年,中国新增就业人口达到1322 万人,为 2000 年以来最高 ;也正是这一年,GDP 增速放缓至 7.3%,为1990年以来的最低。
伴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全球产业竞争范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发展阶段逐渐步入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长正由高速转入中高速的新常态。
顶部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京ICP备05064792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0808号
  •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10120170050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209号
Copyright©2007-2024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