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期
天下娄商
年度期号:2013年-5期
出版日期:2013年4月9日
文章数:25
阅读量:
手机端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第42期 总25篇
封面文章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居末位。   而自明清以降,中国商品经济经历了漫长的孕育,在这几百年迅速发展。商品行业庞杂,商人队伍因地而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由乡里乡情、
特刊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居末位。   而自明清以降,中国商品经济经历了漫长的孕育,在这几百年迅速发展。商品行业庞杂,商人队伍因地而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由乡里乡情、
       中共娄底市委书记 龚武生   湘中佳境,“丹田”所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娄底——独特的人文土壤培育滋润了一代代英才,不仅有三国名相蒋琬、清末中兴重臣曾国藩、近代爱国外交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深圳报道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记者赶往深圳采访有“中国首善”之称的深圳彭年酒店董事长兼总经理余彭年先生。国字型脸的余先生,天庭饱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北京报道   在北京,他是最早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由其投资并经营的庄胜崇光百货商场,是上世纪90年代北京最为成功的大型百货商场之一;在武汉,他拥有当地最知名的百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湖南冷水江报道   冷水江钢铁集团(下称“冷钢”)最艰难的时候,员工6个多月领不到工资,到菜市场上捡剩菜叶子艰难度日。   现在的冷钢人,最普通的员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邹晓晓丨湖南娄底报道   “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落后的服务管理。”清泉集团的董事长颜文说道。   “最初,全国各地很多的集团都想参与,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邹晓晓丨海南报道   17岁参加工作,31岁才开始在企业工作,36岁的车祸差点没了命,当过军队企业高管,直到39岁事业才开始有了雏形。   “刚开始进企业没想过自己要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湖南长沙报道   “打仗,如何有效地消灭敌人,就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商场也是这样,现在市场环境复杂,不真正练内功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曾勇的骨子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米丽娟丨厦门报道   “20多年来,几乎每天都在和石头打交道,很少感到厌倦。”坐在书桌旁的胡精沛,手里把玩着石头,若有所思的笑道。   这位国内石材出口最大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邹晓晓丨湖南娄底报道   当过工人,做过报社编辑,教过美术,写过小说,最终靠自学成为冶金材料研发领域的姣姣者,成为一位优秀的高科技企业的负责人。   如今,已是三泰新
李启尚会长在东莞市湖南娄底商会成立会上讲话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东莞报道   “等赚足50万,我就回家过日子。”可等赚足了50万,李启尚却不着急回老家了。   初中毕业后,李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 丨广东惠州报道   很难想象,书画满屋的兰志农,竟是与沙石、水泥打交道的人。   兰志农,他的九方混凝土有限公司占据惠州4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当地混凝土行业
       广州军区原副司令员、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龚谷成   做“天下娄商”,《中国经济周刊》花了大量的心血。这个主题很好,为娄底更好的发展,对娄商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娄商精神的提炼与升华,都非常有意义
       湖南湾田集团总裁 李向群   我是一名邵阳人,也是一名娄底人。我的祖籍邵东,在娄邵分家时先是划入娄底,后又回归了邵阳。毕业后,我被分配至娄底,先后在地方党政岗位工作二十多年。2008年,经省委批准辞官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北京报道   从体制内出走,白手起家,在山穷水尽处寻到出路,一鼓作气创出世界一流的机械制造品牌,却始终坚持“实业报国”的梦想。爱党、爱国、爱人,他领导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湖南长沙报道   “在我接触的所有老板里面,他的诚信指数是最高的,他在餐桌上跟你讲的话都是算数的。他的诚信让大家相信他,愿意追随他,他的诚信、他的人情味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米丽娟丨广西报道   “我们正面临一个选择题,是做千年龟还是做十年的兔子,也许兔子发力快,但它寿命短;龟虽然速度较慢,但步伐稳健,做事持之以恒。我希望柳工能达到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邹晓晓王玮丨广东、新疆报道   喀什距离广州,5000多公里的路程,搭乘飞机5小时30分。在两年的时间里,梁湖清已往返40次。   事业如日中天的梁湖清没有想到,自己会与千里
 公司形象工程——GBF高强薄壁管所建工程国际金融大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湖南长沙报道   业界流传着这样两句话:湖南有两“父”,杂交水稻之父和空心楼盖产业之父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湖南娄底报道   归纳朱汝安事业的关键词很简单:一个“走出去”,一个“走回来”。如果还要再丰富一点,不妨再加上一个:“跨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广东肇庆报道   “办企业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挫折,有些人会抱怨,我的企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我很坦然,因为我相信一个字:变。任何事情会变的,好事把握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王玮丨广州报道   与贺臻交流,不出三句话,他就会来一句“我们清华人”,这几乎成了一句口头禅,听上去多少有些清高。“清高”的贺臻将“行胜于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邹锡兰★王玮丨广州报道   3月中旬的广州,气候温润,空气中透着花的芬芳,曹伟民执意要在会馆的小花园接受采访,“可以吃着水果,边聊天,边赏月。”   这样一个注重情调的
记者手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邹锡兰   有谁听说过娄商?   我仿佛已经看到很多人皱皱眉,摇摇头。   但很多人一定会对这些名字耳熟能详:余彭年,梁稳根,周建和……   他们就是娄商
顶部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