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期
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年度期号:2022年-3、4期
出版日期:2022年2月28日
文章数:34
阅读量:
手机端阅读
手机版
扫码手机端阅读
欢迎关注
经济网小程序
第824期 总34篇
封面文章
“双奥之城”北京,见证了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凝聚人类社会的团结与友谊。
“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祝贺中国!”巴赫在致辞中,先后4次用中文表示感谢。
冬奥时刻
冬奥时刻
“我不想做偶像,我希望能给女孩们做榜样,让她们觉得爱凌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我想和她们一起努力。”谷爱凌说。
我们有理由相信,“小王子长大了”,属于苏翊鸣的时代到来了。
4A究竟是什么,能让羽生结弦赌上一切去挑战?
每一个为梦想顽强拼搏的运动员都熠熠生辉,2022年北京冬奥会群星闪耀。
奥运科技
如果有一种科技力量可以打破“水火不容”,它就是中国航天。
科技奥运和绿色奥运,是此次北京冬奥会的鲜明特色。
本届冬奥会,速滑运动健儿在“冰丝带”13次刷新纪录。面对一再刷新的纪录,网友一边赞叹奥运选手们的硬实力,一边惊呼:北京冬奥会有“最快的冰”!
雪花火炬+超级地屏,冰雪间的中国科技力量
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说,北京冬奥会为节能环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低碳交通、低碳场馆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
冬奥与城
让“冷项目”变身“热运动”
冬奥会助力京张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快速建成
2008年,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14年后,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又一次展现热情好客和开放包容,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作为我国冰雪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东北在冬奥会的带动下,正在迎来冰雪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多个城市瞄准冰雪,以打造产业高地为目标,试图将白雪变“白金”,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广东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更是达到高潮。
冰雪经济
狂热之下,一“墩”难求。当我们复盘“冰墩墩”的走红之路,会发现它的出圈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不仅仅是可爱这么简单。
奥运周边产品被抢购一空
“冰墩墩”概念股领涨市场
不只因北京冬奥,滑雪运动和滑雪培训早已火爆
冬奥会的火点燃了“三亿人上冰雪”的热。
“我的眼睛就是尺”,这句来自中国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队前队员王濛的个性解说词,一经出口迅速蹿火,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事解说的金句之一。
我与冬奥
2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雪飞天”“雪如意”的总设计师张利,揭秘这两座跳台从创意到建成的历程。
家门口的冬奥会:从冬奥首金获得者到冬奥工作者
采用“双保险”,确保燃放“万万无一失”
比赛服研制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助力
北京冬奥会的精彩绝伦,不仅来自赛场上冲击“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运动健儿,更多默默付出的赛事保障人员、志愿者们也是不应被忽略的“幕后英雄”,他们的“冬奥故事”同样精彩。
冬奥会:中国种业走向世界的窗口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们的微笑让全世界记住了这张“北京最好的名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同样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和倾力奉献。
北京冬奥会以创意、浪漫惊艳世界。在这背后,离不开成千上万名工作人员、志愿者的默默付出。
小男孩名叫朱德恩,今年9岁。年纪虽小,但他的音乐却让无数观众湿了眼眶。
这是《冰雪之名》第一集开头的场景。这部冬奥题材电视剧,开篇即流露出浓郁的东北地域风情,年代感也扑面而来。
外媒眼中的北京冬奥会
顶部
  • 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 中央新闻网站
  •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 京ICP备05064792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0808号
  •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10120170050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第209号
Copyright©2007-2024
  • 经济网热线:010-65363451 6536349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150
  • 经济网邮箱:jjw@ceweekly.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j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