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泸州市纳溪区支行:聚焦绿色金融 驱动绿色发展


农发行泸州市纳溪区支行认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绿色金融,驱动绿色发展,以纳溪区农业、林业、茶业发展为着力点,助力发展纳溪特色农业经济产业。今年以来,该支行已获批3个绿色信贷项目,累计金额超10亿元,为纳溪区绿色经济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纳溪区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形方带圆,属四川盆地的东南部,位于长江之滨与永宁河畔交汇处,地理优势明显,以浅丘为主,境内浅丘、深丘、低山起伏延绵。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非常适合林木、茶叶、红高粱生长,但由于当地农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农林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严重阻碍了纳溪区特色产业的发展。该支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金融造血功能,坚持绿色导向,“因地适宜”,多方向助推纳溪区绿色产业发展。

打造绿色品牌,助推产业发展

纳溪区特早茶,外形扁平挺直,香气浓郁持久,享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美誉。然而,在每个制茶季节到来时,茶企都面临着“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为使茶叶变成金叶,以本土为依托,打造纳溪茶叶的独特名片,推动纳溪区特色茶产业的发展,农发行纳溪区支行积极与当地龙头茶企展开合作,并成功地营销乡村振兴云溪智慧茶园项目,为茶企提供了可靠的金融支持。

该项目计划在纳溪区大渡口镇的凤凰湖地区建设有机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目前,已经成功流转了上万亩土地,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坡改梯、排灌系统、道路工程、输配电工程等方面;同时购置茶园机具、茶园管理检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智能设备;并配套建设停车场、生态公厕、广告牌和观景亭等设施。

好山好水孕育好茶。该项目将以茶资源为基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依托纳溪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项目地形、地面坡度、机耕条件、土层厚度进行提升改造,规划布局灌溉水渠和农业生产道路,推行生态种茶法,统筹兼顾,形成合力,努力将该片区打造成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茶叶示范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引领绿色产业,服务乡村振兴

纳溪区高粱产业蓬勃发展,夏秋时节,田野间绽放着一簇簇饱满的红高粱穗子,如红色浪潮荡漾在高粱产业之路上。得益于土壤疏松肥沃、有机含量高以及充足的日照时间,纳溪区成为红高粱生长的理想之地。当地高度重视红高粱产业的发展,农发行纳溪区支行积极走访政府和红高粱企业,了解市场供需和资金需求。为了推动全区高粱产业规范发展和绿色发展,该支行制定了专项融资方案,成功向纳溪区重点企业授信上亿元,用于纳溪区土地综合利用及作物轮种经营建设项目。

该项目计划流转6万亩土地,主要包括红高粱产业建设、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耕地力提升、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项目范围覆盖了纳溪区的大渡口镇、护国镇等,土地流转涉及多个行政村,涉及人口约10.53万人。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并有机会参与项目建设,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景。

在项目后期,企业将聘请农技人员对高粱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培训和指导,并提供政策支持。这将为高粱的高产、优产打下坚实基础,对改善纳溪区传统以稻谷为主要农作物的农业生产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纳溪区高粱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动绿色发展,守护生态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该行与纳溪区政府、国有企业共同探索林业壮大方式,谋划和研究契合纳溪区实际的林下经济发展路径,因地制宜推动泸州市纳溪区绿色经济提升项目落地审批。

该项目总投资6.9亿元,主要建设速生林、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和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速生林是轮伐周期短的人工林,在工业造纸、木材加工领域需求较大。由于其速生优势,材质好,造林成活率高等优良特性,因而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同时速生林之间的间距要求小,非常适合林下种植。项目采取协同发展的理念,构建林下产业链,项目将在林下种植以百合、金银花、白芷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实现林木资源保护与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可提升纳溪区森林质量,有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达到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目的,未来项目还将通过引进、国内自然育林先进经营理念和技术,因林制宜确定林木经营目标和措施,推动绿色资源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农发行泸州市纳溪区支行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以绿色、精细、高效为导向,发挥政策性金融力量,持续注入金融“活水”,当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易显彬)

一审:孙晓萌 二审:周瑞峰 三审:周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