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营经济机遇在哪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琦 实习生 马瑞伶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整体规模平稳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纳税和就业贡献持续加大。

近期,《中国经济周刊》与百度APP联合推出《两会大家谈》系列直播节目,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及民营企业家,深入探讨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

图片1.png

目标GDP增长5%,怎么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这一增速是有条件有支撑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增量的政策支撑是条件之一。“相信今后我们各项政策会更多地聚焦到发展上来,在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多目标的平衡。”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去年的消费总体上来讲还是一种恢复性,今年消费要实现常态化的增长。”杨伟民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中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调整,即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干预不利的因素。“我们需要一个超级购买力进入到经济当中。比如国家考虑更多地发行国债,解决购买力不足的问题。”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潜能,应该怎么办?

在张军看来,消费潜力和政策环境、收入预期紧密相关。“中位收入以下家庭消费潜力及意愿更大,但受到的收入约束更强。”对此,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扩大政府融资规模,利用国债提升购买力,形成扩张循环,帮助经济恢复;二是增加对中位收入以下家庭的转移支付,如提高儿童、老人补贴等,以提高其实际收入。

民营经济如何向“新”求“质”

民营企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如何向“新”求“质”?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为,新质生产力需要有突破精神、有创新能力,更需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她表示,没有技术迭代的产品,很难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会议指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

在董明珠看来,“以旧换新”策略不应仅依赖财政补贴。她表示,当前国家尚未对家电产品的使用年限作出明确规定,导致部分消费者长期使用老旧家电,如一台空调使用二十多年仍不更换。这不仅带来线路老化等安全隐患,也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活力。她建议:“在推动‘以旧换新’政策时,政府还应更多地考虑市场环境,制定相关标准来规范市场行为。”

今年两会期间,董明珠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尽快建立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强制性标准”“家电企业自主承担以旧换新补贴”等。

建议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

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

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业内人士表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意义重大,应加快其立法进程。

杨伟民在谈及民营经济促进法时,着重分析了三个方面。

“首先,什么是民营经济?”杨伟民表示,概念的模糊性会直接影响统计的准确性和政策的制定。

“其次,民营经济的定位是什么?”杨伟民解释,民营经济应扮演怎样的角色,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消除民营企业家的顾虑,确保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

“最后,民营经济可以进入哪些领域?”杨伟民认为,准入领域的不稳定性会阻碍长期投资。因此,需研究准入问题,确定限制(红灯)与鼓励(绿灯)领域。他表示:“定红灯相对容易一点,规定绿灯领域则相对较难。因为未来的创新技术、产品难以预测。”

“我们最困惑的是知识产权被侵权怎么得到保护。还有就是如何打击网暴。这些不法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环境。我觉得更多的企业或者个人都应该得到法律保护。”董明珠表示。

责编:郭霁瑶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