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前5年累计减税降费8.2万亿元

2023年的减税降费大“红包”

每年全国两会,减税降费都是众所关注的话题之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全国两会报道

每年全国两会,减税降费都是众所关注的话题之一。

“减税降费公平普惠、高效直达,五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也放水养鱼、涵养税源,年均新增涉税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超过1100万户,各年度中央财政收入预算都顺利完成,考虑留抵退税因素,全国财政收入十年接近翻一番。”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回顾五年减税降费成果的表述。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2023年减税降费目标:“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相比以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了什么样的信号?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风向标是什么?

五年累计减税降费8.2万亿元

1月31日举行的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详细公布了4.2万亿元的组成,主要包括: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其中新增减税超8000亿元,新增降费超2000亿元;办理缓税缓费超7500亿元。

近5年累计减税降费8.2万亿元。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2020年超过2.5万亿元;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

“面对2022年,特别是下半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部署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使得减税退税降费力度相比往年增加了很多。这是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措施相结合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审计署特约审计员汪德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

随着新增减税降费力度的逐年加大,我国宏观税负(编者注: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2022年进一步降低到13.8%。

2022年税费收入31.7万亿为国家治理提供财力保障

回顾2022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在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总结出了三个特点:

一是力度大。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

二是发力早。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扩围加力提速,上半年即大头落地。全年存量留抵退税任务提前到二季度集中完成。各项优惠政策早出快出,尽早见效。

三是更协同。加强协调联动,接连推出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一揽子政策,形成纾困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对此感受深刻,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韧性所在,减税降费是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尤其可以帮助科技型企业走好、走稳、走实创新路。”

“比如‘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等税收优惠政策,有效促进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挑大梁、担重任,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彭寿说。

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底气何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给出了答案,2022年税务部门全年组织税费收入31.7万亿元,高于2021年。应该说,这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055

2023年减税降费“红包”会发生哪些变化?

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纷纷发表对以往5年减税降费成果的看法。

汪德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过去5年,我国经济运行遭遇很多超预期因素的冲击,财政收支压力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坚持将大规模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缓缴税费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抓手之一,殊为不易。

“从实施情况看,将制度性政策和阶段性政策相结合,5年中累计减税降费8.2万亿元,加速退税和缓缴税费也近5万亿元。这些政策在为经营主体渡过疫情冲击难关、支持创新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从政策特点看,减税降费公平普惠、高效直达,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汪德华说。

彭寿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5年间,党中央、国务院保持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规模远超预期,充分体现了持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行动与举措,充分体现了让亿万经营主体过上‘好日子’的魄力与决心,充分体现了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努力与实践。”

关于今年的减税降费,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是“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相比往年,今年的减税降费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在彭寿看来,今年有关减税降费的政策调整,是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坚持系统化观念的考量。

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政策制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后疫情时代,企业恢复元气和活力需要过程和时间,根据中央明确宏观政策‘不急转弯’方针,减税降费同样不会‘急刹车’,而且会持续保持力度,继续在帮助企业渡难关、促进经济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实效性。“过去5年,我国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等税费负担,这些政策效果充分显现。目前,有必要对这些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针对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力促减税降费与优化税制的‘完美结合’。”

056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税降费“红包”具体会怎样调整呢?

朱忠明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回应,2023年各项税费支持政策仍将对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财政部将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尽快研究明确政策,抓好落地见效,推动形成“水深鱼归”“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一是落实落细现有政策。继续实施好已经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扎扎实实把该减的税费减到位。同时,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

二是优化完善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经营主体。

三是进一步增强政策精准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为微观主体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在3月5日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财政部提请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进一步给出了今年减税降费的方向。

《预算报告》指出,按照稳定宏观税负的原则,统筹助企纾困、财政可持续和优化税制结构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阶段性降至1%,继续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分别实施5%、10%增值税加计抵减。适当延长个人所得税优惠等到期政策实施期限。聚焦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结合实际新增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根据企业困难程度,依法对及时纳税存在困难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缓税时间。

《预算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全面评估分析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政策措施,考虑当前经济发展中企业实际需求,强化年度间政策衔接,分类采取延续、优化、调整、加强等举措,防止出现政策断档或急转弯。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体现重点导向,突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

“从追求减税降费的规模转向精准性和针对性,2023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将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汪德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5期)


 

2023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3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