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乐消费

消费是社会大生产的起点,也是终点,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全国两会报道

消费是社会大生产的起点,也是终点,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

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扩内需、促消费,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成为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之一。如何让消费的马车跑起来?如何创造更好更优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敢消费、想消费、能消费?代表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为更好释放经济新活力、促消费献出“金点子”。

有信心才会让消费市场暖起来

“只有当更多老百姓敢于把存款的一部分取出来用于消费,用于买房、买车等,这才是真正的消费启动。我希望,消费反弹能够持续的时间长一些、好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金李分析,老百姓的财富管理习惯实际是下意识地进行全生命周期财富管理,对未来的预期和收入状况会影响其财富管理行为和消费表现。“目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显著增强,2023年消费恢复会有较好的势头。在进一步提振信心、改善预期方面,要增加居民的收入和财富。”金李说。

他认为,提振消费要靠增强居民信心、改善居民预期,这需要政府解决好就业问题,增加工作机会,提高现有收入。同时还要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也认为,修复信心、恢复动力成为现阶段经济工作重点。

“在企业端恢复内需、提升信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企业减税降费工作,提升投资活力。应该重点帮扶创造多数工作岗位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帮扶中小企业是加强就业市场的保障措施,从而能够提振消费信心。”田轩如是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认为,疫情三年已经让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不小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消费场景的变化,线上购物更频繁,线下购物更追求体验感。“对企业而言,消费变革要求企业为消费者创造更丰富的体验和场景,让消费者有充分的参与感,获得全新的消费体验。”

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信心比金子还重要,有信心才会让消费市场暖起来,才会形成稳就业、增收入和促消费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从供给端发力,助燃消费烟火气

“消费有‘四大金刚’,即汽车、家电、家居、餐饮,占消费的四分之一,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3月2日,在国新办第八场“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

王文涛指出,“恢复”主要是立足当前,针对此前受疫情影响的部分消费,特别是线下的接触性消费,着力提升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扩大”就是着眼长远,在恢复的基础上,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他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介绍称,今年将积极出台新政策措施,如指导地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优化充电等使用环境,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军平认为,从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是要从供给端发力改善消费条件。“近期,海南一些免税店通过引进新品牌、调整货物结构等举措,大幅提升了客单价。这说明供给端优化是促进和扩大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将起到优化结构、增添活力、引领创造新增消费需求的作用。”

3月1日,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2023年财政部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激发消费潜力。一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二是支持增加适销对路商品供给,让老百姓乐于消费。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激活市场需求潜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现有的资金渠道对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予以支持。三是促进销售渠道和物流畅通,让老百姓方便消费。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县域消费扩容提质。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支持一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推动物流降本提效。

“新的一年,我们政策工具箱里有很多政策工具来应对制约消费的不利因素。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证今年促消费措施落实,在全年国民经济增长中让消费作出更大贡献。”3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补齐短板 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消费品已从数量短缺向供给充裕转变,居民消费偏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因此,要顺应居民消费趋势创造新供给,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全国政协委员、煌上煌董事长褚浚表示。

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也指出,目前我国消费“量”的快速修复体现了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以来居民消费和出行意愿的好转,但“质”相对不足。部分消费领域面临供给不足,未来仍有调整空间。

目前我国消费短板还有哪些?怎么补齐?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乡村振兴要提振农村消费,农村消费如今仍然比较分散,应进一步畅通物资供应渠道。

他认为,目前网购的物流服务已经基本完善,一些龙头企业可以把实体门店开到乡镇,完善小城镇的商业网络。“消费跟着人流走。像火车、高铁,高速公路收费站、加油站这些地方,也都有购物功能,可以合理进行消费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建议,要点亮乡村夜文化、夜经济、夜生活,借助 “三夜经济”来促进乡村振兴。

在欧阳华看来,城市夜间的喧闹繁华是一种风景,而乡村悠静清新的特色生态文化景观能愉悦身心、缓解压力。他建议,要切实提升“三夜”建设档次,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还要打造“三夜”知名品牌,各地应当在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的基础上,做出与众不同的夜文化、夜经济、夜生活市场。

不仅仅是农村市场消费环境有待提升,城市消费场景也大有拓展空间。

2021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和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首批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分处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许多代表委员纷纷支招扩展城市旅游业,促进当地消费。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主席杨智建议,在中部地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武汉建设中部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国人大代表、太平鸟集团董事长张江平建议,将宁波纳入第二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名单,传承振兴“老字号”、打造“全球名品”橱窗、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旅游市场和社区范围也有潜力释放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世界旅游业和国内旅游市场正在进入全面复苏新阶段,建议进一步优化签证政策、通关措施,放宽过境限制,为外国人来华旅游提供更多便利。他还建议,完善境外游客在出行前和旅游过程中的金融结算和移动支付环境、网络服务。提高入境游客聚集区、各大交通枢纽、星级酒店、大型购物点的银行卡和各类电子支付使用的便捷度和外币兑换便利性。

3月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在社区周边一公里范围内,消费市场潜力还很大。

“展望全年,消费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更好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李春临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表示。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