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傅若清:我国银幕超8万块世界第一,建议加快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发展

“电影是最具科技属性的艺术产品,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的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傅若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今年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发展的提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 全国两会报道

“电影是最具科技属性的艺术产品,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的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傅若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今年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发展的提案》。

傅若清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银幕数量稳居全球首位,不仅全面实现了数字化,在电影数字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但同时,电影产业发展仍面临引领性研究成果较少、标准体系不健全、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不足等问题,科技创新在引领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支撑电影工业化建设等方面作用有待加强。

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傅若清,受访者供图)

据傅若清介绍,我国现有电影银幕数量超过8万块,稳居世界首位,电影放映设备已实现本地化生产,组装集成能力已较为成熟,但在关键设备制造领域仍存短板。

“一是在电影核心技术领域缺乏基础研究,部分关键技术指标长期引用国外标准、中国电影标准的自主化水平偏低,缺乏国际话语权;二是部分核心零部件仍受制于人,专业级图像传感器、图像显示芯片等关键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卡脖子’难题亟待解决。”傅若清说。

傅若清认为,当前电影产业发展面临供需双重压力。一方面,流媒体丰富了观众的选择,也使观众对电影品质、观影环境提出更高要求,观众期待更具沉浸感、更极致的影院观影体验;另一方面,我国电影行业已实现全面数字化多年,但相较于近年来各领域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电影科技的产业化应用陷于瓶颈,难以支撑影院视听效果、电影创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在电影高新技术领域创新探索,研发并推出了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放映系统,其整体方案和技术指标均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提出,不仅多项指标大幅超越现有国际标准,主要核心技术更为全球首创并持续领先。

傅若清介绍说,由于应用此项技术与工艺,能够大幅提升影院的放映质量和观影体验,同时为电影创作开拓更多延展空间,获得了国内外电影市场的高度关注。“著名导演卡梅隆、李安、陈凯歌均在电影摄制和全球首映中采用此项技术,欧洲电影博览会对此项技术授予‘特别技术成就奖’,这也是中国电影技术首次在国际获得专业奖项。”他表示。

基于此,傅若清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设立国家电影科技创新中心。面向高新技术格式电影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构建由电影龙头企业牵头、科研院所支撑、创新主体协同的国家电影科技创新中心,统筹优化配置资源,集中研发产业共性基础技术、攻克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二是推进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标准体系建设。根据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及标准化需求,建立涵盖基础共性、关键数据及模型技术、关键应用技术的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标准体系。同时,加强行业上下游企业、产学研用各方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标准制定。此外,强化标准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实施,指导电影拍摄、制作、放映各环节工艺设备的改造升级,提升电影行业的工业化、产业化水平。

三是促进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的普及应用。加强政策引导,对影院新建、改造安装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放映设备给予扶持,推动放映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促进影院视听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鼓励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技术在电影拍摄、后期制作、发行制版中的广泛应用,持续优化成本和效率,进一步丰富创作形式、提升创作质量。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春节档,票房和口碑的全面飘红提振了整个中国电影行业的信心。傅若清表示,中国电影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文艺作品质量的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实现,都离不开新型产业化与工业化的支撑。如今,中国电影银幕数量稳居世界首位,宣传发行模式不断创新,版权价值愈加丰富,电影放映设备已全面数字化、国产化,中国自主研发的高格式电影技术更是领先一步,成为世界先进水平的代表。这些探索,有利于满足观众多样化、高品质观影需求,有利于更多精品佳作赢得市场、更好走向世界,有利于发挥文化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带动作用。”傅若清说。

责编 | 孙庭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