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张涤:中医的灵魂是临床疗效,再也不能用西医标准衡量中医药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3月5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中医药。全国人大代表、名中医张涤教授认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频繁出台支持中医中药发展的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我国中医药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破解,探索中医药长期健康向上发展的新模式还有一段路要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全国两会报道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3月5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中医药。全国人大代表、名中医张涤教授认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频繁出台支持中医中药发展的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我国中医药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破解,探索中医药长期健康向上发展的新模式还有一段路要走。

3

基层中医人才流失严重,不能用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药

作为一位名中医,张涤几乎每天都在治病救人。工作日,在其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诊室外面,总有父母带着孩子排着长长的队伍;到了休息日,张涤常常前往各地义诊,慕名而来的患者同样挤破门槛。

即便如此,张涤还是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一个医生哪怕再努力,能治的病人也就这么多,还是需要更多年轻人来学习中医、传承中医,但这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大问题,尤其是基层中医人才流失严重。”

在张涤看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当前套用西医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医中药,而不是采用符合中医中药自身规律的一套机制来推动中医中药的发展。

张涤坦言,不管是中医药名称的解释,还是独特的治疗方式,中医都与现代医学的诊断方式及疗效判断存在较大区别。比如,在药物使用方面,跟西药相比,中药的使用相对复杂,而西药主要是由化合物组成。许多地区、国家仍以现代医学标准衡量中医药学,以此设定门槛和标准,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导致中医药的诊疗方式或药物无法获得跟西医西药同等的地位。

“中医的灵魂是临床疗效。”张涤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大家为什么选择看中医,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医?就是因为中医能治好病,要是治不了病,谁还会来看?”

然而,当前的中医药从人才培养、到医生考核,再到中药审定,各方面用的都是西医西药的标准,这就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基层中医人才流失与断层问题。

为此,张涤认为,应该探索一条更适合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的道路,“中医是临床医学,但现在的大学生学习中医,课堂知识多,动手能力不强,应该更多在实践中学习,这就需要改变培养模式。”

张涤建议,一方面,要强化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推进“名校工程”,加强本土中医药专业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继续教育,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各层次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适应中医药新业态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另一个现实难题是,由于投入不足、激励机制欠缺等原因导致基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基层医院缺少中医学术带头人,中医药专项人才出现断层。由于编制不足、晋升空间较小等原因,基层中医药医务人员缺乏归属感,基层医疗机构难以留住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

为提升基层医院的中医水平,张涤建议,一是深化中医医联体建设,以具有影响力和专科特色的中医院为龙头,带动基层医院发展;二是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鼓励和扶持中医民营医院和诊所发展,鼓励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药诊所并坐堂授徒,支持药品经营企业开办中医坐诊的医疗诊所。

张涤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药卫生事业人员编制制度和薪酬保障制度,着力解决编制问题,提高工资福利待遇,让基层中医药人才在职称晋升、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上更有获得感,帮助基层医卫机构吸引和挽留人才。

探索中医药全球发展的合法化路径,尽快将中医药推广到全世界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向全球推广中医药,是张涤这些年来连续呼吁的重点。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全球超过三分之一人口接受过中医药的相关治疗,中医药的传播范围已扩大至196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有113个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还有20个成员国将针灸等中医药诊疗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据他观察,近几年来,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代表,中医药具有药物毒副作用较小、给药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既能治疗疾病,也可发挥未病先防的治未病作用,在全球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一位患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教授每次就开3副药,一副药才7块多钱。”

张涤说,在美国看个感冒动不动就大几千甚至上万美元,但是中医一般就是一百块钱人民币的事。

尽管如此,要将中医药传播到世界各地,还面临不小的挑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医药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难以获得合法化路径。

张涤建议:一是积极搭建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平台,鼓励各省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建设中医药国际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二是向海外招收中医留学生、同海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培养高质量的海外中医药人才。三是组织编写权威性的多语种教材。四是在海外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以及使用互联网平台把中医药深厚的文化内涵以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形式向海外传播。

在张涤看来,还要高度重视研制中医药全球发展的国际标准,提升国际医学界对中医药理论及其科学性的理解,使他们认同掌握中医药。“这对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国际化和打通传统医学的国际市场至关重要。”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