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指尖上的报账平台

“浙里报账”:财政数字化改革的浙江经验

政采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使‘浙里报账’成为国企‘数据监得到、要素管得住、决策有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管控平台,成为数字国企的领跑者。”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

填写差旅申请单、张贴票据凭证、计算补贴、拿着纸质单据挨个找领导们签字……这是多数企事业单位人员出差要经过的繁琐而冗长的报销流程。

“通常是拿着纸质单据逐级去找领导审批签字,如果碰到领导不在,还要跑好几趟,特别浪费时间。有时候连续出差,不能及时报销,攒下票据多了还容易丢失,个人垫付金额多了也是一个负担。”浙江省温岭市公安系统的一位干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这一切完全改变了,温岭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差旅报销全面“电子化”。从出差申请、订票、电子票据流转到最后支付等出差报销审批全流程实现线上运行,“全流程动动手指头在手机上一键就可以实现,一次也不用跑,报销审批以及到账的时间也从一周缩短到一小时,甚至更快。”

这一系列流程是在一个名叫数智财务综合管理平台(简称“浙里报账”)的数字化平台上实现的。这个指尖上的报账平台由浙江省财政厅与政采云有限公司(简称“政采云公司”)共同打造,也是全国首创的数智财务新模式。该平台通过贯通政府经济活动全流程,破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碎片化、效率低、数据孤岛化等痛点,打通财政管理、财务管理、数据管理的全链路,重塑财政数字化治理体制机制,加速智治管理进程。

准确地说,这是一场财政数字化改革实践。而温岭是这场改革的先行者,也正在努力打造成为样板。

069

温岭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厉财专题听取“浙里报账”工作情况汇报。

报销时长从8个工作日缩短为1小时

2月20日,温岭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厉财主持召开“浙里报账”专题会议,听取温岭全市使用情况及各单位反馈的意见和问题。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温岭市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加快推进全市政企单位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作为浙江省财政厅确立的首批“浙里报账”试点县市,温岭早在2021年10月便率先实现了“浙里报账”县、乡两级贯通,成为浙江省首个实现县乡业务一体化推进的县市。2022年3月底,全市预算单位和乡镇街道推行了“浙里报账”上线全覆盖,实现了公务支出报销的数字化。

公务人员可以在“浙里报账”平台上预订火车票、飞机票、酒店并支付费用,生成电子票据后,不需要取票便可直接报销。票据系统自动获取匹配、验重、验真发票,从源头上杜绝重复和虚假报销,真正实现差旅业务从申请、审批、订票到报销全流程“无纸化”和会计凭证档案电子化,减轻了财务人员审核、整理负担。

温岭市财政局局长江陶舜介绍说,这真正将财务报销打造成了指尖上的报账平台,为打通“报销网络化、票据电子化、存档云端化”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坚实基础。

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是最先上线运行的单位,该局财务负责人王远定认为:“浙里报账”是连通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浙里办票、政采云、资产管理、核算系统、公共事业缴费平台、商旅平台等多个内外部系统的平台。利用“浙里报账”中的公务制度和财政政策内嵌功能,便能搭建起业务与财务的“连心桥”,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的试点业务流程中,都坚持无纸化审批模式,优化了审批流程。

马厉财表示,“浙里报账”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内控规则、费控标准、经费预算等财务要素与单位业务活动有机结合,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借力‘浙里报账’应用打造智治财政,以报账数字化提高单位财务流程的便捷性和严密性,以‘数据跑’代替‘人工跑’,实现了机关工作人员在业务报账过程中‘一次都不用跑’。以数字化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实现全程留痕可追溯,让每一笔财政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促进了廉洁机关建设。”

这也是他们力推“浙里报账”应用并努力打造应用示范“温岭样板”的初衷。温岭的探索被视为助推浙江省财政智治新变革的实践。

而温岭所在的台州市也在2022年4月底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市域全面上线“浙里报账”并实现市县乡三级贯通的地级市。截至目前,全市上线行政事业单位2100家,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报销“零次跑”,并以公务出行报销为“小切口”,实现预算单位业务财务大迁移,构建整体智治财政。

浙江省高院则是第一家全面应用“浙里报账”的省级试点单位,2021年11月正式上线,如今已全面从线下转向“浙里报账”线上申请、审批、报销,使得全院平均单据审批时间从一周缩短为一小时。

截至2022年底,“浙里报账”已经为浙江全省95%行政事业单位近170万公务人员提供移动端掌上办理各类经济事项,线上支付累计金额突破300亿元;平均报销审批时间从8个工作日缩短为1小时,报销效率提升80%以上,为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建设提供了样板。

070

“浙里报账”APP首页

破解预算管理四大痛点

自2015年起,财政部牵头,联合多部门发文,要求逐步推进全国会计凭证电子化改革,并明确电子化报销、入账、归档的合法合规性,为财务数字化、智能化打下数据基础。

2022年1月,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八部门正式发文,授权浙江省作为全国唯一的省份率先开展全省域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试点。浙江率先探索“多种凭证统一标准”一站式服务经验。

“浙里报账”平台正是通过电子会计档案打通无纸化“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所有经济事项全生命周期的无纸化办理。同时,以“无纸化报销”为切口,串联政府经济活动全流程,打通财政和部门财务管理支付链条,增强财务监督力度,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为整体智治现代政府建设提供财政支撑。

作为面向浙江全省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涵盖部门所有经济业务、贯穿所有经济活动流程、嵌入财务内控制度、实现会计档案电子化的数智财务综合管理系统,“浙里报账”是财政财务管理领域的重大突破创新,在全国无先例可循。浙江省财政厅和政采云公司在探索的过程中,大胆设计、小心求证,稳步推进。

从2021年起步至今,“浙里报账”在公务出行、会议培训、公务接待、工资发放、办公用品采购等10余个业务场景均已贯通经济业务从预算、执行、报销、支付、入账到归档的全链路,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多跨协同”。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管理‘两张皮’,造成碎片化、效率低、成本高、监管难等问题,给政府公职人员和单位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政采云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第一是碎片化,财务相关系统多,系统之间不连通,相关工作被割裂;第二是效率低,报销周期长跑腿多,报销票据多验证难,报销制度杂审核难;第三是成本高,纸质档案保管占地方,纸质凭证打印耗纸张,报销单据审核耗人力;第四是监管难,预算管控滞后易超标,虚假报重复报难察觉,数据共享不足难监管。

政采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浙里报账”平台很好地破解了这些痛点,实现了报销流程“电子化”、费用标准“公式化”、审批支付“透明化”。

以破解监管难为例,平台可智能识别相同人、事、单据重复报销并进行预警,以避免财务风险。“我们基于浙江省财政厅建立的电子票据底账库,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票据底账库分布式存储和防篡改,平台基于电子票据底账库提供票据的验真及验重等能力。”政采云公司翡翠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说。

监督、管理和服务

不仅于此,浙江省财政厅希望将“浙里报账”打造成能为各级区划财政提供集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身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区划财政可对辖区内业务进行风险预警和监督管理,对有风险的业务加以提醒和引导。同时,为区划财政提供单位支出行为分析、廉政预警和审计巡检预警服务,通过数据看行为,通过行为看制度,进而优化规章制度。

比如,通过梳理数据分析各类经济事项的支出占比、不同单位人均支出,为预算单位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对单位收支全貌进行精准画像分析,为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等。

在几乎实现了浙江全省行政事业单位的全覆盖后,2023年,政采云公司加快打造“浙里报账”国企版上线,以实现助力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将财政体系的数字信息技术与国企管理深度融合,嵌入国企财务内控制度,实现国企业务财务大迁移、存档全面电子化。

政采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使‘浙里报账’成为国企‘数据监得到、要素管得住、决策有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化管控平台,成为数字国企的领跑者。”

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布局走出浙江,希望将浙江经验复制到全国。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4期)


2023年第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3年第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