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我的上海表弟在成都做环保

2月14日,天府社创中心产品研发内测会举行,已在成都创业5年的表弟蒋子翰向各行业人士介绍近零碳社区创建的产品手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上海报道

2月14日,天府社创中心产品研发内测会举行,已在成都创业5年的表弟蒋子翰向各行业人士介绍近零碳社区创建的产品手册。十年前他在上海曾经创立了环保公司,而今为了继续他的“环保梦”,定居在成都,并成为创业导师、GEO+可持续发展管理合伙人。

今年春节长假,难得全家团聚,姨妈再次埋怨起表弟好久不回上海过年,不知道这些年在忙什么,蒋子翰“被逼无奈”向亲戚们说起了这几年在成都扎根创业的故事。

1

由彭州市委社治委发起编制的《近零碳社区个人行为倡导手册》发布会现场,蒋子翰代表环保机构作为主持人发言。(受访者供图)

喜欢成都的慢节奏

蒋子翰从2018年开始定居成都,他说,他已经爱上了这里。“喜欢成都公园城市的环境,喜欢成都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当然还有成都人民乐观的心态以及各种美食。”

蒋子翰刚到成都的头两年,由于此前习惯了上海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突然慢下来,确实不是特别适应。尤其对当地的创业就业环境,没有非常好地融入。

“我尝试过教培行业、医疗行业等,但没有获得特别好的效果。在此期间,我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对公益的热爱。无论是做志愿者,还是参加专业的公益咨询服务,我都坚持不懈地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人或者机构。”

蒋子翰一直对环保事业情有独钟,来成都之前,在上海也创立过环保公司,从事垃圾分类公共教育事业。“那时我就深刻意识到源头减量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比如扎染,一些厨余垃圾可以用作扎染的原材料,如洋葱皮、茶叶、火龙果皮等等,它们都是天然染料里最丰富、最环保、最经济的植物染料来源。通过把厨余垃圾做成染料,既避免了浪费与环境污染,又能制作出漂亮的手工艺品,还能让居民意识到源头减量的真正含义,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创新。我们会定期开展活动向市民普及这些知识。”

蒋子翰提到,他正在积极参与成都市的零碳社区建设,去年他们参与彭州市委社治委《近零碳社区个人行为倡导手册》的编制工作,并在发布会当天组织了一场有趣的低碳生活市集,让居民真正参与到低碳生活中。

“我有位彭州的朋友原来做传统包装行业,她希望能让自己的企业转型,做一些和可持续相关的事情。我们团队通过挖掘分析,找到公司产品和可持续的结合点,帮助她开发了一系列产品,比如用石头和水果残渣做笔记本之类的产品。”他说。

蒋子翰说,成都近几年发展得非常快,充满着各种创业机会。“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发展方向,我们作为创业者,更多时候需要从自己本身思考怎么融入整个城市建设而非埋怨一些不利的客观因素。机会总是会留给勤奋又有准备的人,只要自己内功修炼扎实了,总会找到适合你的位置。”

异军突起的社创空间

蒋子翰介绍说,成都“社创空间”新近异军突起。

不同于多数众创空间的商业化属性,社创空间更多关注社会创新创业+盘活城市文化+构建社区自治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更多社会责任使命赋能。

蒋子翰公司所在的天府社创中心就是“社创空间”。

天府社创中心坐落在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路3号麻石烟云公园内,由成都市委社治委指导建设。该中心搭建了“产学研展销”生态空间,重点建立了“社会创新产品实验室”,支持社会创新组织进行设计研发,建立产品测试场域,及时对产品进行优化迭代。当产品形成可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形态后,中心将通过自身平台优势,将产品整体打包成样板,向公众和企事业提供展示及体验以促成交易,令BCG(企业、公众、政府)在同一空间实现循环。

同时,天府社创中心在孵化过程中,也是一个社会创新的交流学习平台。“这点我们的感受非常深,我们入驻以后,就和成都本地知名的社区规划师团队‘大城小村’一起学习共创了几个项目。‘大城小村’一直致力于社区文化营造,我们又致力于环保相关的公共教育,就擦出了火花,比如帮助残疾人就业品牌“N咖啡”创业以及现在正在推广《近零碳社区个人行为倡导手册》2.0版本。”蒋子翰说。

从创业者成为创业导师

印象里的蒋子翰坚强自信,虽然有过创业失败的经历,但不服输的他这些年一直在环保赛道上奔跑。

蒋子翰的新身份是“GEO+可持续发展管理合伙人”。他在家宴上兴奋地向大家“科普”介绍说:“‘GEO+可持续发展’是成都华鼎英特科技有限公司的品牌,2022年,我们通过了社会企业的认定。这对我们公司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社会企业认定能厘清具有混合特质的社会企业的模糊组织形象,让行业知道‘我们是谁’;通过认定后能引导和督促我们改善内部治理,促使我们践行对社会的使命和公益目标,防止发生‘使命漂移’”。

蒋子翰介绍说,他主要在做两方面工作。一是针对政府做关于零碳城市、零碳社区的咨询规划工作,其中包括成都地区近零碳社区建设的咨询规划、企业ESG评估等;二是关于零碳与可持续的公共教育工作,比如针对企业低碳方面的志愿服务,针对个人的低碳教育样板间、可持续商店等等。

“我们在前期调研的时候发现,个人真正养成了低碳可持续的生活习惯后,他们却无法很好地选择相关产品,问题点在于缺少相关标准、绿色商品溢价高等等。国家鼓励绿色消费,所以我们创立了可持续商店。我们在全球搜集了很多可持续的商品和品牌,同时设计了一些产品,今年开始,我们将结合服务过的社区一起开展社区可持续好物的征集工作,希望这个商店不只是我们开发产品,还有居民个人能参与进来,一起将更多产品带给大家。同时,我们今年已经计划和社创中心的入住机构成都检验检测协会共同发起几个和绿色可持续相关的团体标准,更好地帮助大家甄别相关产品。”

2021年,蒋子翰成为第二届川渝残疾人新媒体营销大赛的创业导师,大赛以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为理念,集合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项目孵化式技能培训服务、资源对接服务和品牌培育服务。通过该赛事,他结识了残疾人创业代表鲜志鸿。

“2022年,在成都市残联、恩派公益以及天府社创中心的帮助下,我们共同打造了N咖啡品牌。N咖啡也是天府社创中心对外展示的近零碳教育公共空间。整个咖啡车的所有费用都是鲜志鸿之前靠景区卖冰激凌、跑滴滴攒下的资金。我们这些社会机构更多的是帮助他做好运营、做好管理、做好品牌。我们希望通过残健共创的模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蒋子翰回顾道,“我还有幸成为四川省残疾人非遗蜀绣培训班的班主任,我看到了学生们希望努力通过自己的特长去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精神。”

家宴的最后,蒋子翰向姨妈说道:“我肯定愿意回上海发展零碳社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我们在零碳社区的建设也需要走在前面,上海又是我的家乡,为家乡作出贡献是一个上海人应尽的一份责任。”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