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地方隐性债务需重视

破解风险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儿,多大。所以,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管多复杂,都应当一层一层查清楚,摸清底数,发现违规,严肃追责。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破解风险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儿,多大。所以,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管多复杂,都应当一层一层查清楚,摸清底数,发现违规,严肃追责。

什么是地方隐性债务?大致是地方政府明里暗里提供担保却游离在政府规范预算之外的债务。那这笔债务到底有多少?官方没有公布正式数据。

2022年,财政部在回应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时指出,经过多年强监管,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初步得到遏制,存量隐性债务也已经化解三分之一以上,隐性债务风险稳步缓释,总体可控。

b1a534096b2993f5f2f7738fe990444

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制定了化解隐性债务的具体方案,广东作为财政大省,2021年率先实现全域隐性债务清零,而北京和上海也紧随其后,成为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但问题是,一些欠发达地区怎么办?在财政支出需要不断增长,而财政收入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下,就算隐性债务扩张势头受到遏制,是否依然需要隐性债务接济支出?

最近,贵州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债务重组问题,涉及155.94亿元银行贷款。很明显,这是资金链在债务借新还旧的循环中绷断了。2021年10月,这家典型的地方城投公司因违规兴建楼堂馆所被国务院通报,随后4位高管落马。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续已久,历史地看,它也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过贡献。比如,地方城投公司储备土地,带来了地方房地产业务的顺利推进,同时也为政府财政带来了不菲的收入。最典型的案例还有: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外需大幅下降,而为刺激内需,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政府投资托住经济下滑。整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承接建设项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利用项目资金违规兴建楼堂馆所。

政府债务用于有效益哪怕是即期经济效益很低但长期效益巨大、社会效益巨大的经济建设项目上,那应当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被违规用于无效益的楼堂馆所建设,那问题就不一样了。因为即期效益较低的建设项目,只要有益长远,它不仅可以形成潜在价值巨大的优质资产,而且完全可以利用财务技术拉长债务期限,等候强大基础设施功能释放出GDP增长和政府税收增长,从而降低债务率。但违规楼堂馆所建设则全然不同。

正因如此,中央在大力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同时,多次明令制止地方政府大兴楼堂馆所建设的风气。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加大地方债务背后贪腐行为的查处力度,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2015年出台新的预算法;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部分债务沉重地区违规兴建楼堂馆所问题的通报》。一系列行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前堵后”的方式,将地方必须负债建设的项目纳入规范发展轨道。所以近年来,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和项目建设专项债券等。

《中国经济周刊》一直主张采用有效方式破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甚至为此提出建议和方法,但我们所说的地方政府债务一定是符合预算法的地方政府债务,而绝不是地方隐性债务,更不是那些热衷于楼堂馆所违规建设的地方政府“烂账”。

2022年12月19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坚决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强化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在有效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而最近,刘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要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与此同时,财政部官方网站也明确指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同时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如何解决?这或许应当进一步探索。因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薄弱,要开发,要追上发达地区,都要建设大量基础设施,然而财政底子薄、建设成本高。所以,西部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在发债搞建设方面,可能需要中央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协力支持,通过展期或其他制度安排,给予这些地区以更为长期的容忍,能够为它们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当然,前提一定是,真正搞建设而非铺摊子,真正讲效益而非要享乐。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