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庆潮、国际范”

作为首批5个试点城市中唯一一个深居内陆的西部城市,没有直接海运的重庆如何更有“国际范”也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石青川|重庆报道

“10、9、8、7、6……”2023年1月1日零点即将到来时,家住巴南区的小顾站在重庆渝中区解放碑下,一起参与跨年倒数,让这个夜晚充满了仪式感。

小顾说,当晚解放碑附近可能有数万人之多,听口音有不少是外地游客。一位附近经营民宿的老板也透露,一周前他的民宿就已全部被预订。除了现场人头攒动,记者看到,在短视频平台的多个解放碑跨年直播间,人气都过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在这些直播间中一起体验“云跨年”。

这样的跨年方式是重庆巨大消费市场的一个侧影。截至目前,重庆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也已近一年半。

2021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按照规划,到2030年,重庆将建成引领国际时尚、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但是,作为首批5个试点城市中唯一一个深居内陆的西部城市,没有直接海运的重庆如何更有“国际范”也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重庆又是如何积极引进国际品牌促进多元化本土消费市场的?

043

重庆“夜间经济”热闹非凡

044

游客在解放碑打卡留念

成渝的消费潜力有多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常住人口近1亿人,人员往来密切,交通基础设施良好,是我国消费规模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2021年,成渝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553.6亿元,增长17.0%,增速比全国高4.5个百分点。2022年前三季度,两省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万亿元。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重庆优质零售物业总存量维持在758万平方米;成都优质零售物业总存量2021年便已超过千万平方米,存量仅次于京沪,长期稳居全国第三,2022年第三季度仅购物中心总存量便已达到706.6万平方米。

仲量联行数据也显示,成都和重庆分别是中国优质零售物业存量排名第三、第四的城市,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超越广深两大一线城市。从零售品牌渗透率看,成都也仅次于京沪。成渝城市群也顺势成为零售品牌西进中国的首选开店区域。

重庆市渝中区委书记赵世庆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透露,渝中区准确把握消费业态多元化、品牌集聚化、场景特色化、模式数字化、生活绿色化的变化趋势,提质升级解放碑—朝天门千亿级商圈和大坪百亿级商圈。渝中区正在升级GUCCI等存量品牌,已引进卡地亚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集聚HARMAY话梅等首店首牌164个。

斯沃琪中国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因看好成渝地区消费力并计划进一步拓展西南市场布局,仅去年12月份,斯沃琪就在成都接连开出两家新店。而接连在成都与重庆开出旗舰店的乐高集团也曾表示:“成都、重庆的品牌旗舰店体现了西部市场的重要。”乐高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黄国强则表示,乐高集团看到了重庆、成都等城市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重庆市商务委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截至目前,重庆累计引进国际知名品牌700余个。2022年以来,“老佛爷”等国际知名商业运营商落户重庆,持续引进首店超300个。同时,重庆还培育中华老字号累计19个、重庆老字号累计291个。

“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

2022年12月24日,一位在重庆渝中区解放碑拍照的韩国游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因为工作原因自己早已在重庆定居,在他看来,这里的生活比首尔惬意。

作为重庆的“城市封面”,渝中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一核一中心”,在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始终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集聚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

赵世庆在专访中自豪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渝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年保持全重庆第一,其中解放碑以不到重庆0.004%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全市1/10的社零。

他还表示,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承载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行示范区、中央商务区在渝中区“四区叠加”,这也让渝中区集聚了全部驻渝总领事馆,并吸引了143家世界500强企业、1000多家外商投资市场主体,让渝中区成为国际友人集聚地、国际游客接待地和国际消费核心承载地。

随着外部影响力的提升,重庆顺势深化了消费领域“放管服”改革。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们在积极对接RCEP政策措施过程中,把培育建设工作与自贸试验区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有机结合,建立符合国际惯例消费纠纷快捷解决机制,加强消费环境综合治理。”

“我们‘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重庆接下来的重点在打造国际化消费载体,发展首店经济,培育“重庆造”品牌,着力打造国际品牌首选地、世界品牌超市、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区,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开放共享。

在引入消费方面,重庆主要通过挖掘自身文化IP来塑造极具“巴蜀文化”特色的消费场景。

据重庆市商务委介绍,重庆重点在做靓“不夜重庆”“山水旅游”“美食之都”“生态康养”“户外运动”“文化消费”等特有消费品牌上下功夫。在“不夜重庆”品牌上,突出“山、水、桥、城”四大元素,丰富夜间生活业态,打造兼具烟火气、巴渝风和时尚潮、国际范的全球夜间消费高地;在“山水旅游”品牌上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名片,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在“美食之都”品牌上,推动渝菜文化守正创新,擦亮“中国火锅之都”品牌,建设现代化创意美食大都市、全球餐饮品牌聚集地;在“生态康养”品牌上,加强武陵山、大巴山等康养基地规划建设,打造森林康养、温泉康养、避暑康养、湖泊康养等特色康养消费场景;在“户外运动”品牌方面,利用重庆天然地形,重点发展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航空运动,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打造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在“文化消费”品牌上,挖掘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等特色资源,建设文化产业消费高地。

赵世庆也透露,渝中区在承担“中心”功能的过程中,也依托厚重的母城文化底蕴、独特的山水城市风貌、成熟的商业配套设施,全力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助力重庆建成立足西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消费大市场。

他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将顺应服务消费需求激增转变趋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壮大都市旅游消费,提升餐饮能级形象,擦亮夜间消费名片,丰富康养运动业态,培育数字消费业态,发展潮玩娱乐新兴消费,鼓励发展时尚美丽产业,打造具有“重庆潮、国际范”的服务消费示范高地。

国际消费背后的硬件支撑

除了软件提升,重庆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付出最多的工作是在硬件建设上。

众所周知,商贸的拉动离不开物流。作为唯一一个深居内陆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天条件的不足就必须通过后天努力来补齐。

尽管重庆离海较远,无法通过海运打开贸易。但近几年,重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相继建立起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通道,同时辐射东南亚地区,打造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不断利用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让重庆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重庆市商务委透露,为打造便利化环境,重庆近几年一直在提升内陆国际物流枢纽能级,近几年相继增开国际直达航线、拓展中欧班列(渝新欧)功能、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水平、引育了一批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在国际航线方面,重庆持续开通中东、欧洲、北美等全球主要航空货运枢纽机场航线,拓展“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搭建重庆至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等重点城市国际客运航线网络。据重庆机场集团统计,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共开通国际航线109条。在获批港口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后,2021年,重庆再次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全国唯一兼具水陆空三类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在陆海联动方面,重庆主要推进杜伊斯堡、波兹南、布达佩斯等海外仓建设工作。推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功开通重庆至老挝、越南跨境直达公路班车,提升国外货物集聚分拨能力。截至目前,陆海新通道辐射107个国家(地区),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突破10000列。

重庆市商务委透露,目前重庆鼓励大型物流市场主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关键节点布局海外仓,构建内外畅联的消费供应链体系,打造世界进口商品“超市”,提升重庆在全球配置消费资源的能力。

这些硬件条件的支持除了能给重庆商贸行业扩大渠道外,也为重庆跨境电商带来机会。

2022年5月,海关总署同意国际回程进口邮件经“渝新欧”进口至重庆,待重庆海关验放后发运至全国各地。此批复标志着重庆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可开展中欧班列进口运邮的城市,重庆铁路口岸成为全国首个国际铁路邮件进口第一口岸。据重庆海关统计,2022年1—11月,重庆海关验放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单量达到2743.9万单,金额54.1亿元。

重庆市商务委也表示,接下来,重庆还要优化跨境电商平台通关、退缴税、结售汇等功能,健全跨境电商全流程服务体系。依托江北国际机场、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等物流集散中心,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区、寄送服务中心和国际转口配送基地,推进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融合发展。

责编:杨琳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