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写给2023年A股市场——信心强化源自众志成城

无论是宏观还是中观、微观,方方面面都必须为强化中国经济信心做出巨大努力,尤其是财政和货币两大宏观经济部门,需要真正起到“经济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三年疫情带给中国经济的冲击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但现在是不是已经出现曙光?至少,我们每位国人都在用中国人特有的坚韧、耐力、技能和互助,意欲冲破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

回望三年,A股市场经常在焦虑中跌宕起伏,但总体而言,在接连不断的经济扶持政策之下,上证指数最大1100多点的波动证明了我们并未趴下,而且我们还在此间获得了科创企业多轮的估值提升,中小创新企业构成的科创板和新三板更是带给A股市场以新的活力。现在,新型养老机制的安排,也正在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源头活水。这不是成就吗?

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了,尽管疫情依然是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按照中财办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我们应当看到的是:“我国经济已挺过最困难时刻,要对明年中国经济的整体好转充满信心。”从现在各个机构的预测看,对明年中国经济看好者相当普遍。国际金融论坛(IIF)最近发布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8%,但中国增长有望达到4.6%;IMF年度报告预测:2023年,发达国家GDP平均增速仅为1.1%,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将是GDP增速唯一超越2022年的国家,预期增速为4.4%。很明显,国际组织对中国的预期显然偏于保守,而国内机构和经济学家的预期基本高于5%,甚至认为中国未来5年增长中枢应当在5.2%到5.4%,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计: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应在5.1%左右,呈明显复苏态势。

更重要的是:明年是党的二十大之后的第一个经济年度,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将带给中国经济以更高的增长质量。尤其是在重振信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识的前提下,破除“预期转弱”之势,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先导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分门别类地给出了克服“三重压力”的明确政策。所以,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重振的态势有望远远好过2022年。

当然,强大的信心绝非盲目乐观所致,而必须是众志成城的力量。所以,无论是宏观还是中观、微观,方方面面都必须为强化中国经济信心做出巨大努力,尤其是财政和货币两大宏观经济部门,需要真正起到“经济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至于股票市场,以强化信心为目标的预期管理更加重要。所以,如果金融管理部门确信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聚合海量股权资本支持,那有效的预期激励责无旁贷。尤其是中央银行,未来应当更加贴近现代中央银行特性,胸怀整体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加注重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破解中国金融市场“不缺资金但缺资本”的结构缺陷,让中国金融更加符合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走出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毫无疑问,这才是A股市场2023年真正的希望。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