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徐欢欢:名校法学高材生的新农村建设梦

在如今的乡村振兴中,返乡大学生已成为一支生力军。随着乡村振兴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乡村创业空间也更加广阔。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上海报道

在如今的乡村振兴中,返乡大学生已成为一支生力军。随着乡村振兴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乡村创业空间也更加广阔。

2008年从复旦大学法学院毕业,浙江江山人徐欢欢原本可以像她同学一样当法官或是做律师,但她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她曾先后加入4个创业团队,在吸取诸多经验后,2018年决定和伙伴返乡创业。2022年7月,徐欢欢最新的项目“江山乌骨鸡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当地政府的扶持正式立项,她说:“要用三产融合的思维重新定义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并通过3~5年的努力带动周边10个中型家庭农场1000个农户共同致富。”

毕业就想创业

“我毕业后就想创业。当年买了不少创业励志书籍,各类商业周刊也是我书桌上的常客。”徐欢欢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徐欢欢回顾,毕业后她曾先后加入4个创业团队,涉足领域从快消品到传媒服务,再到生鲜电商,跨度非常大。

当时,很多人关心她为什么那么辛苦“跳槽”,而且每次看起来都像是全部推倒重来,甚至有段时间她自己也很迷茫。

“这期间有两个转折点,都和我最后就职的生鲜电商公司有关。刚接触这家公司的时候,他们正忙着组织生态农夫市集,我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到上海很多过着‘半农半X’生活的返乡新农人(X代表多种多样的职业背景,如IT工程师、设计师、媒体人等)。跟他们交流,我有种一颗漂流了很久的种子终于扎了根的感觉。那时我知道,我想做的是跟乡村、跟大地有关的事。”

2016年,一位同乡大哥力邀徐欢欢加盟他的项目,那是一个服务乡村,让乡村的文化变活、生活变得更好的项目。

“对比我当时在做的生鲜电商,尽管我们也始终坚持从乡村采购优质的农产品,用购买支持农业,但关注的重点是在城市,希望达成的是城市餐桌安全。这个差异,让我明确了自己事业发展的心之所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徐欢欢回顾说。

在正式回乡之前,徐欢欢曾和一个香港地产商的屋顶农场合作,策划“城市—城郊—乡村”三圈联动的农旅体验。当时,教育部等11部门推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让徐欢欢萌生了要把乡土生活跟学生实践结合起来的想法,并开始物色周边的合作基地。正是这个契机,回乡考察期间她结识了现在的创业合伙人姜锡武。

姜锡武是徐欢欢老家的一名农产品经理人,从事本地农特产品贸易20多年。2013年,他开始琢磨产业多元化发展,选择了农业+教育方向,投入浙江衢州地区第一家民营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下文称“基地”)的建设。

“曾经有人邀请我一起做教培机构,但我始终认为孩子的学习不能是‘学校—辅导班—家庭’,也不能一味填鸭教学,需要有实践的机会去验证、内化理论知识,需要集体活动去锻炼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多年后的‘双减’政策更是让我相信自己踩对了时代的节奏。”

有了基本理念的契合,徐欢欢的回乡之路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她告诉记者,回乡之路幸福感满满,“能照顾到年迈的奶奶,更有自己喜欢做的事”。

1111

(徐欢欢正在做蚯蚓农场的基础景观设计)

返乡新农人

为了响应《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号召,2021年,徐欢欢带领团队开始全面改版、提升基地实践教育课程,同时探索特色型基地的发展路径。

“我们基地处在浙闽赣皖交界之地,以成为四省交界的标杆型基地为目标,希望能够成为依托本地特色产业,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扎实推进实践教育的创新型基地,并通过自有产业带动周边农户、村镇,反哺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最近3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年平均学生接待量仍保持2万多人次,还进校园开展了不少活动。基地从2018年只有2个县级荣誉,到2022年初已经获得了1个国家级荣誉、4个省级荣誉、4个市级荣誉。”徐欢欢向记者细数着近年的种种。

2022年,徐欢欢和她的伙伴又打算利用乡村资源三产融合发展。经过多方谋划和研讨,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今年7月,“江山乌骨鸡特色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立项,基地也终于有了自己的金名片。

江山乌骨鸡在30年前曾经红遍大江南北,是国家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贵药用珍禽,是制作乌鸡白凤丸等20多种中药方剂的原料。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江山乌骨鸡的养殖规模不断萎缩,最危急的时候,当地纯种的江山乌骨鸡不到100羽。

“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知道家乡有这么好的宝藏呢?为什么不能让曾经的辉煌再现呢?这里面一定有我可以做的。于是我和姜总找到了同样有一腔乡土情怀的陈明。他大学毕业就返乡从事养殖业,一干就是15年,目前是江山为数不多的还在坚持生态散养纯种江山乌骨鸡的农场主。我们把以乌骨鸡为产业基石、三产融合的项目创想跟他沟通,三个人一拍即合。”

其间,徐欢欢还邀请了同样关注实践教育议题的同乡复旦学妹池徐黛维一起来设计乌骨鸡探究实践课程,带团队进本地的幼儿园、小学开展乌骨鸡孵化体验和科普宣讲,组织开展家庭认养乌骨鸡活动。经过小半年的测试、打磨,项目框架基本成形。

2222

(徐欢欢给孩子们介绍如何孵化乌骨鸡)

徐欢欢希望,未来3~5年做成以江山乌骨鸡生态养殖为产业基石、研发中心为发展动力、实践基地为教育文旅展示窗口,三翼互联、协同促进的三产融合项目,同时将优秀成果分享出来,带动产业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这个项目一经提出,就受到大家的关注,有老一辈的乌骨鸡爱好者,也有热爱科学探究的孩子,还有专门做乌鸡药膳的食疗机构和月子中心。在参加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的时候,项目也得到了评委老师和各部门领导的肯定及支持。共同富裕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怎么样保留乡村的原味又能符合新兴消费需求是个大议题,我有幸以创业实践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是一种荣幸,也是青年人应该担起的时代责任。”徐欢欢对记者说。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