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江西 > 正文

活用金融之笔为美丽大余建设增绿添彩

近年来,大余县按照赣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双碳目标和绿色金融的决策部署,围绕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发展框架,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加快构建适应双碳目标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为大余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用活“绿色金融之笔”,能更好地做好生态价值转化的“大余文章”,使“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为美丽大余建设增绿添彩。

一、主要做法

(一)扩大信贷投放,注入绿色金融活水。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发现绿色金融大有可为,大余县“植绿”不辍近十载,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由绿到金”的特色发展之路。截止2022年8月底,全县绿色贷款余额10.07亿元,占全县银行各项贷款比重6.44%。全县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95%,高于全县银行各项贷款同比增速26.81个百分点。在政策资金引导和金融机构合力推动下,银行绿色信贷成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完善机制体制,释放绿色发展动能。一是开展绿色项目融资对接。赣州银行大余支行“绿叶贷”落地3.60亿元。其中:无毒无害原料生产与替代使用项目放贷0.5亿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放贷2.2亿元;天然林资源保护放贷0.9亿元。二是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县农商行已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推进乡村振兴、绿色信贷等普惠性金融工作。三是建立绿色产业项目库。开展企业债券项目摸底,将涉及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污水处理矿山治理等相关项目建立绿色项目库,向市办报送我县绿色产业项目5个。四是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和共享,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和有效共享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绿色金融及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投资者判断环境风险提供信息。

(三)创新产品服务,挖掘绿色低碳潜力。

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一是创新推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相匹配的专属信贷产品。截至2022年8月底,大余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农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2743万元,林权抵押贷款2857.5万元,邮储银行发放林权抵押贷款90万元。二是创新绿色保险,1至8月全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234.89万元,我县已投保的农业保险产品有生猪、水稻、油茶、林木等。并积极引导县各保险公司开展生猪价格“保险+期货”项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农产品气象价格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指数保险等特色绿色保险。

二、取得成效

(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一方面坚持政府引导,让金融机构“动起来”。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资金存在投入收益低、见效慢,社会资本投入意愿不足问题,大余县致力搭建绿色金融合作平台,有效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绿色乡村建设。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也会反作用于农业农村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大余县针对农村人群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如垃圾处理、节能环保等)进行相关主体的绿色积分与授信额度相对应,一是鼓励相关区域的主体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二是让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更好地与需求主体形成供需量化匹配,达成绿色金融服务更加精准有效,并推动绿色行为的普及。

(二)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大余县建立了“绿色招商”“生态招商”的招商机制,坚持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对环境污染小、能耗低或环保设施先进的企业和项目,对于可能造成污染或能源消耗巨大的企业和项目则严格把关。二是发挥好绿色金融平台优势,主动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需求,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三是通过绿色金融,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进工业企业“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四是对立项的技术改造项目全部纳入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并把申报各类专项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等作为帮扶重点。

(三)助力大余“旅游活县”

大余县著名的丫山小镇的投资主体为大余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5500万元。其中,三名自然人股东出资3000万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属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出资2500万元。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丫山景区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区,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大余章源生态旅游公司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先进集体。为打通“两山”通道,打好绿色发展提升战提供了优秀的经验。

一方面示范创建工作效果显著。大余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今年2月已经通过县政府批准实施。目前正在着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39个。另一方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日趋完善。出台《大余县关于健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行动方案》。《江西改革动态》2022年第1期刊登了大余丫山以风景折价入股发展旅游增收经验。对跃进灌区节约的100万m³灌溉取水量指标进行收储。黄龙镇大龙村采取市场化思维,整合破碎化生态资源,把村集体的山林由村民分散经营向公开招标转变,大龙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也从23.6万元增加到150万元,个人分红从每年100元增加到1000元。《央广网》、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播发:保护生态,村民喜提“生态分红”“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丫山独辟蹊径,巧妙利用优势资源创造更高的生态效益和商业价值,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典范。近5年来,全县每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以上,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60亿元以上的综合拉动效应,直接或间接带动全县30%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助力了大余“旅游活县”。(大余县发改委)

一审:孙晓萌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