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个人养老金启航

30年后能靠它养老吗?

备受瞩目的个人养老金终于启航。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丨北京报道

067

视觉中国

备受瞩目的个人养老金终于启航。

11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同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而此次《办法》等文件的出台,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

个人自愿参加,还有政府政策支持……个人养老金是什么?谁都能参加吗?要不要趁着政策东风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为老年生活早做打算?30年后真能靠它养老?

每年最高能缴12000元,7亿人都可以买?

《办法》对个人养老金作出了明确定义,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介绍,个人养老金属于第三支柱保险中有国家制度安排的部分。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行完全积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参加个人养老金,需要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

“这两个账户都是唯一的,且互相对应。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可以一次性开立这两个账户。”贾江说,账户里的资金可购买符合规定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等。

《办法》规定,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缴纳。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封闭运行,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

贾江表示,今后,国家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适时提高缴费上限。

《办法》还明确,鼓励参加人长期领取个人养老金。参加人身故的,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内的资产可以继承。

“今年4月,国务院发文,要求大力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给出了框架性的指导。时隔半年之后,经过各个主管、监管部门的通力合作,推出了个人养老金的实施细则和相关监管规则。”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整体制度设计非常不错,体现了如下几大亮点。

其一,它充分体现了为广大中低收入者尽量提供补充养老金的制度初衷。在一开始提出个人养老金制度设想时,有很多人质疑缴费标准太低,如若年度缴费上限设定为12000元,额度太低,难以吸引高收入群体参加。按照国际通行惯例,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主要为保障没有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的广大中低收入者建立的。其主要目的是为80%的中低收入者提供补充养老金制度安排。

董登新介绍,根据国际惯例,这样的制度设计目的就是为没有资格、没有能力参加第二支柱养老金的人提供补充养老的通道。如在美国,起初拥有第二支柱养老金的个人不被允许参加个人养老金,后来有所放松,但是仍然明确,家庭年收入达到一定标准的,也不允许参加个人养老金缴费。

“欧洲国家也是这样做的,个人养老金是专门为中低收入者设计的补充养老制度。中国目前设计了12000元的年度缴费标准,让中低收入者‘可望又可及’,对制度有一种认同感,也有缴费的能力和信心。”董登新说。

其二,细则要求,覆盖人群必须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排除了退休人员。

其三,在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标的的选择上,制度规定构建一个产品篮子,投资标的必须严格经过监管筛选和许可,才能够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范围。

“个人养老金账户不是散户普通投资账户和理财账户,更不是散户的炒股账户,它要求安全第一。”他表示,这像一个“菜篮子工程”,由监管确保提供供给,确认哪些产品发放许可证,哪些机构可以参与个人养老金产品研发,哪些个人养老金产品能够最终进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账户筛选范围。这样一来,能够保障这些产品的货真价实、风险可控、收益保障。

董登新介绍,目前,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4亿,其中在职人数约为7亿。理论上,这是个人养老金账户有资格开户的基本人群。其中,缴费能力最强的就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目前约有3亿人。他们未来会否开户,可能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税收优惠政策能否到位;二是金融机构在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管理上,能否维持令人满意的长期投资收益率。

“如果个人养老金产品真的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认可,7亿开户人达成共识,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种封闭积累将是相当可观的。”董登新说。

参加个人养老金,能少缴多少税?

对于市场广泛关注的税收优惠政策,《办法》明确,税务部门依法对个人养老金实施税收征管。

另据11月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名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另行发布。

缴费环节,12000元/年的税前抵扣额度对应不同的个人所得税率,节税金额则介于360元至5400元之间。

而在领取环节,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其中,7.5%对应此前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适用税率。

目前,针对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的通行做法有两种,即只对缴费征税(TEE)或税收递延(EET)两种模式。TEE模式是在缴费阶段征税,投资阶段、领取阶段免税。EET模式是在缴费阶段、投资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征税。

“根据《办法》,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采用单一的EET税制,也就是说,个人养老金不是税收豁免,而是税收递延。”董登新说。

但在董登新看来,这样一来,对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优惠会存在一些矛盾之处。其一,在缴费环节,我国80%以上的中低收入者并不缴纳个人所得税(注:各种扣除后没达到起征点),但其有缴纳个人养老金的收入和能力。但如果将未征所得税的收入缴纳个人养老金账户后,最终领取时却需要补缴个人所得税。其二,我国散户炒股投资收益是不缴税的,而若将钱放到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领取环节需要缴税。

因此,董登新建议,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在征税模式上EET与TEE并存,给投资者二选一的权利。高收入者自主选择EET,而中低收入者则自动选择TEE,从而有助于提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覆盖面。

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备战”,赛道拥挤谁将胜出?

规则已经明确,市场发展前景可期。眼下,各大金融机构都已经开始积极备战个人养老金赛道。不同产品之间竞争力有何差异?

今年上半年,各家金融机构都在加快对养老金融领域的布局,积极推进有关部门的创新试点,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

银行方面,目前已有包括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在内的金融机构开通了个人养老金预约专属通道;券商方面,目前已有包括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在内的10家券商通过中证登个人养老金系统验收测试,多家券商表示,正在积极筹备和探索个人养老金代销业务;保险机构方面,包括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国寿养老、平安养老险在内的多家险企公开表示,正在积极筹备个人养老金产品准备和系统开发等工作。

中国建设银行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建设银行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建设,大力推进养老储蓄、养老理财等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加快个人养老金系统建设,为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贡献力量。目前,在个人养老金业务方面,建设银行已经在系统、制度、营销、服务等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已在同业首批实现系统功能连通,支持在柜面、智慧柜员机、手机银行和网银渠道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同步加快打造个人养老客群服务体系,搭建养老资金积累、养老服务消费一体化金融生态。

董登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目前四大类金融机构都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产品。公募基金有养老目标基金,保险公司有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银行理财子公司有养老理财,商业银行也有特定的养老储蓄产品。目前,养老目标基金商业表现较好,净资产已经突破1000亿元。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养老金产品净资产规模也已经逼近1000亿元。商业银行的养老储蓄产品尚未正式落地。保险行业有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税延养老险,但这两个产品商业表现并不喜人,规模基本上只有几十个亿。

在他看来,未来,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将考验金融机构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这二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机构的人才储备,需要既懂金融又懂养老的复合型人才。高端专业人才的储备依然是金融机构的当务之急。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投资管理能力,能否为账户所有人提供非常可观的长期投资收益率成绩单,真正打动和吸引个人养老金账户所有人。”董登新说,“产品竞争力如何,能否做到10年期、20年期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7%~8%?这对金融机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设不仅会影响每个投资主体,也势必将给未来的资本市场带来深远影响。

在董登新看来,个人养老金的发展不光解决了普通民众补充养老的问题,还将改变未来家庭理财习惯,将“赚快钱”观念转变为全生命周期下的养老储蓄,在这种导向下,长期投资将会更受推崇。同时,个人养老金也会为资本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

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以美国为例,目前,其将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在内的第二、三支柱并称为私人养老金。2021年底,私人养老金总资产规模为39.3万亿美元。其中,个人养老金规模为13.9万亿美元,整体占比超35%,远超401K账户规模。从产品投向来看,私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比重最大,占比超过70%,其中股票基金超过50%。“私人养老金直接炒股的比重非常低,一般不超过10%”。

“养老金本身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它会改变资本市场的投资结构、市场环境和市场生态,我们可以期待,中国股市也能拥有10年的长牛慢牛。”董登新表示。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22期)

 


 

2022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