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金融 > 正文

数字经济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政策效应的释放,小微企业在促进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不过由于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资金链薄弱、财务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弱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从而限制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大量小微企业因高额的民间借贷利息,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引起企业破产。小微企业的破产、老板跑路产生一定量信贷坏账,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信誉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小微企业创造了新的内外部环境和发展条件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小微企业融资方式

一是内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将对外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获取的利润作为流动资金,投入到日常生产、经营中,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或扩大自身的规模。但在企业发展上升后期,内源融资难以再维持企业的扩大投资和技术创新需要,限制了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企业直接进行资金的筹集,不需要任何中介机构的参与。它具有利于双方之间的合作、无需间接形成债务联系、提高资金的利用水平等特点。鉴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及小微企业自身特点,这种融资方式对小微企业而言有不小的难度。

三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也是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面对不同的贷款者时,银行更偏向于实力雄厚且偿还能力强的大型企业。而规模小,信息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高。

四是民间借贷。中国网统计数据显示,有接近八成的小微企业曾接触过民间借贷,可见其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尤其小微企业利用民间借贷达到资金周转在现实中比较普遍,但民间借贷存在“地下高利贷”等违法风险。

(二)传统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政策积极支持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搭建银企间的信贷融资桥梁,小微企业利用信用担保进行融资贷款成为其获取融资的重要助力,但担保体系又会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但仍然无法满足大量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一是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从小微企业融资来看,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撑主要是内源融资。其资金来源的大部分是由业主、创业团队成员及家庭提供。外源融资渠道受限较大。由于小微企业在财务规范上的不足、可抵押、质押品缺乏,导致依靠银行贷款、金融租赁等间接融资方式受到极大限制。

二是融资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市场上的小额信贷公司,信贷成本高企,平均贷款利率高于20%。政府推动建立的小额信贷担保公司,尽管为小微企业的贷款可得性提供了便捷,但增加了其信贷成本。可见,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的空间还比较大。

三是信息不对称有待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增加了金融机构收集小微企业的经营、财务信息的成本。又由于我国没有将企业资信评级和工商税收评级纳入信用担保体系,小微企业缺乏健全的信用担保制度支撑,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间的信息交换成本高、信息沟通渠道受限。

四是信贷产品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从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看,针对性不足。我国的小微企业分布在国民经济体系的各行各业,各行业中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分散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提供的主流信贷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基于大中型企业的金融需求,不愿花费大量成本专门设计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丰富了其融资渠道,孕育了新的融资机制,而且也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提出了顺应这个变化的更高要求。

(一)数字经济给小微企业融资带来的机遇

数字经济是指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的经济系统。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配置并在其中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数字经济范畴。

现阶段,我国各行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借助广泛的5G网络覆盖,日益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各行业将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数据的挖掘及分析作为转型和升级的突破点。

一是融资门槛低且成本低。数字经济发展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我国银行业“无接触金融”模式发展扩张迅猛,传统商业银行利用数字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将符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模型设计、构建出来,然后再将有关小微企业的经营、服务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筛选出符合银行贷款资格的小微企业,再对其提供授信和贷款服务。

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平台收集小微企业经营数据创造了便利条件,简化了贷后管理流程和授信流程、提高了贷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等。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银行运用模型预测小微企业的市场潜力、还款能力和违约风险,能够多维度精准掌握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依赖传统的抵押、质押贷款方式,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

银行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与人工智能,计算小微企业的违约概率和对借贷资本的风险定价,降低银行风险成本和小微企业融资利率,也就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二是融资渠道广且效率高。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有银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模式的变革,有利于银行金融结构拓展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覆盖面。新型互联网银行通过数据“画像”和智能化风控体系等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有效拓展了对小微市场主体的服务覆盖面。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提升了信贷效率。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贷款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在线风险预警等,再造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同时,利用数字金融可以有效运用信用评分在短时间内完成资金的审核,从而大幅降低小微企业贷款时间成本。

三是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其开发基于互联网全流程在线的贷款技术、创新网络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产品,并依托企业信息大数据生态系统,对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及投资数据抓取,根据其融资需求,结合各行业利润状况,从资金额度、期限、利率等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精准营销和交叉销售,满足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个性化需求。

四是促进市场运行更加透明。围绕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组合运用,小微企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特色融资模式持续创新,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经营战略与竞争优势。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数字技术将数字经济的信息优势和银行等机构的市场优势相结合,有效改善了小微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市场透明度。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规避

5G网络的广泛覆盖、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宽了金融交易的空间范围和金融服务边界,不仅令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缓解了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

一是信用风险较高。与传统银行借贷依赖抵押、担保等的传统融资方式模式不同,数字化背景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是依托大数据形成的小微企业的历史经营分析和良好的市场信用背书而进行,发生信用风险的比例也就相对更高。另外,受民营银行征信系统使用权限限制,大多数网络交易平台缺乏申请人的交易数据,无法充分利用信用体系进行安全评估。难以避免恶意伪造信息的行为及多个平台账户同时注册的恶意欺诈风险。

二是违法集资风险高。有了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加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空间范围得到极大扩展,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一些小微企业违法集资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和实施的可能。尽管融资平台会使用过滤器加以控制,但职业惯犯设计的欺诈项目仍可能成为吸引出资者的诱饵,这样,发生违法集资的风险就会增加。

三是法律规范不完善。伴随数字经济发展,金融与信息技术结合不断出现各种新型模式以及新型业态。而且,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鼓励和支持,但由于其发展迅速,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及不完善,导致行业发展乱象频现,不仅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风险加剧,而且小微企业违法融资增加,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四是行业监管不到位。网络信贷平台是虚拟化、电子化的操作空间,对监管技术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尽管我国出台了有关法律来规范网络平台的运营,但是对小微企业融资平台规范管理上依然存在不少监管空白。难点主要是传统监管机构的立法跟进滞后,而想要对出现的所有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全方位监管显然对监管机构来说是无从下手。

五是数据安全不容忽视。小微企业经营数据、资料等进入网络信贷交易平台,一方面为小微企业融资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数据外泄、为不法分子所滥用的风险隐患。而且,大量的各行业的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外泄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小微企业方面

一是诚信经营维护自身信誉。随着各类信息平台的打通及法律法规的完善,小微企业的交易记录、客户投诉等都会影响到银行等机构对其授信。小微企业应强化规范经营行为,建立诚信经营自律机制,合法合规经营,力所能及参与社会性活动,打造良好的企业声誉,降低信息不对称对贷方的影响。小微企业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财务框架,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区分家族资金和公司资金,规范企业整体经营。

二是寻求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与平台。小微企业分散于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各行业,自身带有各行业的性质特征。依据经营特点主动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方案,利用好多样的融资渠道,抓住数字经济发展这一机遇,提高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在融资过程中,小微企业应根据其行业特征、产品特点和营销渠道等加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交易平台,结合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营销,匹配自身的融资需求。

三是加强企业融资安全和网络风险意识。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差,要核算清楚自身盈利水平与还本付息能力,在实施稳健经营的基础上筹划融资额度、融资期限,通过多渠道匹配符合企业发展的贷款资金。近年来出现的网络金融诈骗、多个平台非法融资、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旁氏骗局等各种问题,给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诸多警示案例,应更加注意提高防范网络风险。平台监管依然存在不少漏洞,小微企业为了获得贷款,通常会提供审核资料,资料中包含很多的商业机密,若遭平台泄露,将会对企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平台还应定期检查系统风险及漏洞,全方位加强风险防控措施。确保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和数据安全,应以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安全能力为基础,建设主动防御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二)金融机构方面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强化数据体系建设,搭建数据分析平台,对小微企业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掌握,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和小微信贷业务价值。

一是提升数字化营销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收集和处理外部数据和内部关于小微企业数据,根据各行业小微企业性质、特点,为小微企业制定“量身化”信贷产品,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实施信贷产品精准匹配,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营销能力。可从不同维度对用户进行分析,形成精准用户画像,并将这些特征应用到不同业务场景中,再以业务场景为主线串联各个业务系统,确立多维的数据驱动方向,最后在营销链路上,通过用户画像,实时触发营销策略,并在营销完成后进行持续的客群跟踪管理。  

二是开展数字化风控。数字经济发展驱使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的风控措施发生了深刻改变。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收集和处理电力、税务、水务、海关等小微企业的外部权威数据,及根据内部信用资料数据、和客户调查核实数据设计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发挥远程风险监控系统的作用,提升数字化风险控制能力。金融机构利用科技力量,将金融风控措施与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充分结合,将网络平台产生的海量数据,从资产、安全、消费、社交、信誉等维度综合评估客户风险,建立客户档案数据库,在信用审核、反欺诈、动态跟踪监测等方面为风控提供强力数据支撑。

三是改善数字化服务。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手段,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统筹为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账户、支付结算、信贷、财富管理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应通过平台系统完成捕获客户、审批、放款、贷后管理的全流程线上化管理,实现传统信贷难以达到的融资需求,真正做到“让客户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降低客户成本。应围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纯信用融资等不同类型的需求,推出综合供应链金融产品。帮助小微企业通过发票、订单、货物、应收、担保、抵押等多种方式就能在线上快捷提升额度,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应根据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中存在的“短、频、急”等特点,达成线上申请、线上放贷、线上回收,让小微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贷款和还款,破解其融资难题。

(三)政府方面

一是搭建公共平台,扩大数据共享。依托于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政府推动打通各部门、银企间各信息平台壁垒,建立客观的信用评价体系,构建银企对接、开放共享的省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推进行业及地方信用信息系统、征信系统、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的建设和打通,充分利用新一代通讯技术升级信息互换共享的信用信息网络,推进信用信息的搜集、整合及应用,扩大小微企业经营数据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共享。现阶段存在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不完善、信息共享和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以政府为主导,将各数据平台联合起来构建完善的征信系统,将小微企业纳入征信系统集中管理,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数据档案,提高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数据供给,降低银企间信息的不对称,减少违约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二是加强监管,保障数据安全。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平台安全运行,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整体制定平台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如系统维护、信息标准、接口设计、网络架构、数据应用等多环节的运维标准,确保数据在全流程中的私密性。同时,平台也应严格规定不同接口的客户的准入资格、使用渠道及范围,避免不同层级网络连通后公共信用信息遭到滥用和泄露。平台还应定期检查系统风险及漏洞,全方位加强风险防控措施。一是将小微企业经营纳入到企业征信系统,构建信用激励制度,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披露能力建设,使其相关信息的共享度得到大幅提升,降低其违约风险。二是加强基础信息整合。行政管理职能的条块分割,造成小微企业的相关基础信息分散在多个政府机构的信息平台,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汇集和整合,从而导致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功能无法充分发挥。要将分散在工商、税务、商务、工信等不同政府部门的小微企业基础信息进行统筹、整合与公开,为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进行评级及授信提供充分、有效的基础。三是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当发现企业存在失信和恶意违约行为时,必须使该企业受到应有的惩戒,任何经营受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警示,强力打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为市场经济良序运行夯实制度基础。(中共东营市委党校 副教授 李敬海)

一审:周瑞峰 二审:孙晓萌 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