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吉林 > 正文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王德学:安全生产工作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永不休战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向往,是国家和社会治理及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11月2-4日,第五届中国职业安全健康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东北亚(吉林)安全应急产业博览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行业领域的企业、相关院所、行业协会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国家有关部委、省市应急管理、卫健部门的同志和全国安全、应急领域的300多家知名企业汇聚一堂,为职业安全健康建言献策,并一展各自开发、科研、制造的安全应急系列优质产品和技术。

微信图片_20221118140741

结合自己多年的行业工作经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德学表示:“一定要树立安全生产工作打持久战的思想,做到‘长、常’二字,时时从零开始、始终为零(事故)奋斗,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永不休战。”

前9月全国事故及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0%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九龙治水而水不治,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整合13个部委的相关应急、协调指挥职能,把应急救灾和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全部统筹到应急管理部。

由于职业安全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除面对自然灾害需要提高应急能力以外,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微信图片_20221118140752

王德学表示,从2012年工信部和原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发布《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应急救援效能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历史性跨越。

据悉,目前我国的事故总起数已经从2001年的139万多起降到了去年的34612起,死亡人数由近14万人降到了26307人。“今年1-9月份全国共发生事故18303起、死亡14672人,同比下降30%以上,且较大、重大事故都下降30%至50%以上。”王德学说。

而这一切,都和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安全应急全产业链条尚处于初级阶段

据悉,近十年来,我国安全应急产业总产值从5000亿元扩大到1.5万亿元。《2019—2020年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安全应急产品生产的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制造业生产企业占比约60%、服务企业占40%。

王德学介绍说,目前我国的安全应急产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区域。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多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多分布在广东省的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和江门市;京津冀地区产业集群多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张家口市和唐山市。另外,在四川省成都市、吉林省长春市等地区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也已经初具规模。

微信图片_20221118140806

“上述这些地区的安全应急产品主要聚焦在个体防护用品、安全材料、专用安全生产装备、监测预警设备、应急管理和救援处置装备等。”不过,王德学表示,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体现在单个企业规模不大、全产业链条发展不均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尤其是还存在安全应急服务水平不高、标准化系列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全国各类应急管理人才缺口达40万人

“从科技层面来看,我国安全应急产业起步晚,当前的安全应急产业还未形成系统化核心技术研发体系和全方位的市场服务,安全应急产品大多数仍未摆脱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状况,存在高端产品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中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产品系列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的现象。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如航空应急救援装备、高端安全监测检测仪器、深海应急救援装备等发展滞后。”王德学说,我们的大型、关键性安全应急装备在产品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进口产品仍有一定差距,还难以满足高水平安全应急需求。“特别是有些安全应急产品的关键核心零部件还只能由国外厂商提供。”

从专业人才队伍来看,目前,应急管理人才数量供给不足,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失衡。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应急管理专门人才缺口达40万人。若再考虑到企业和城镇社区所需应急人才,缺口更大。从教育专业布局层面来看,专业建设资源不足,培养规模小,缺乏针对性规划。从学科建设层面来看,应急管理学科未完全形成,管理、技术等知识在应急领域交叉融合尚未完成。从学校课程设置层面来看,安全应急管理人才素质还不能完全契合实际需求,课程体系尚未达成共识,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已经有业内人士建议,今后要将灾害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培养防灾减灾技术与工程方向研究生;将灾害科学与系统管理方法汇聚,培养灾害科学与管理新方向的研究生;将技术与管理的知识融合,培养应急管理工程方向的研究生。

一审:孙晓萌 二审:周瑞峰 三审:周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