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谢玮)10月28日至29日,“2022中国实体经济论坛”在江苏苏州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机集团总工程师兼副总经理陈学东在论坛上表示,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陈学东表示,在未来15年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他就宏观政策、平台和人才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方面是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这是在顶层上做好设计。具体而言,针对卡脖子问题国家来主导主办突破工程来保证供应链自主化。针对基础不足的短板问题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办法来夯实工业基础,开展短板工程。针对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问题,培养优势企业,现在工信部在搞小巨人,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等来培养卓越工程,促进产业现代化。要建立可持续机制,当下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市场和政府相结合,军民融合相结合,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办法。

第二方面是加强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发挥高校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转制院所的作用,龙头企业的作用。

“全国在制造领域重点实验室布局就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我们提出了按照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和工业母机技术和重大装备技术来布局制造业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能够满足问题与需求,按照国家战略来进行布局。”陈学东说,不管是高校院所,还是企业,应(围绕)逻辑关系,上下游关系,产业链和创新链关系来打造创新联合体。

第三方面是人才培养,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和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

陈学东指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直接关乎着我国智能制造质量水平,所以我们坚定不移地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链的变革和优化升级,产业模式和企业生态的根本性实现转变,提高质量,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撑。

一审:郑扬波 二审:王新景 三审:周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