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山西省灵丘县下车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春:生态好了,乡村才能发展得更好

党的二十大代表、山西省灵丘县红石塄乡下车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春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 |北京报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之一仍然在农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回去以后,我一定要把会议指明的这些方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好,传播到田间地头,做到家喻户晓,让大家把积极性都搞起来,团结起来,一步步把事情做好,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代表、山西省灵丘县红石塄乡下车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春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接下来会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图片2

(山西省灵丘县红石塄乡下车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春 受访者供图)

践行“两山”理论,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光秃秃的山,破烂的房,穷苦的人儿走外乡,小伙子领着媳妇不敢回故乡。”在谈到下车河村20多年前的景象时,王春用这样一句顺口溜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王春所在的下车河村过去是灵丘县出名的贫困村。和大部分深山村落一样,种地、采药、养羊是当地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由于经济来源单一,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原本600多人的下车河最少的时候只剩下4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就有32户。

“咱生在这个地方,长在这个地方,对于下车河的山石草木,都是有感情的,更不用说人了。如若按这个情形走下去,不用多久这个村庄就会消亡。”痛定思痛,从煤矿回到村里担任村支书的王春思来想去,决定带领全村绿化山林,走旅游开发这条路。

“我在村民大会上说,村里风景这么美,只要朝着旅游方向去发展,才能留住人;如果发展不起来,下车河就是放着金子也没有用。等到发展到人山人海的时候,下车河的石头也是值钱的。”就这样,王春开始带着村民一步步植树造林。买不起树苗就去剪树枝,石头挖不开就用钢钎打眼,在他们的努力下,原本光秃秃的荒山一天天变着模样,过去的石头山眼下已经葱葱郁郁、绿意盎然。

2013年,下车河村开始建设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试点,在党政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同富裕的原则下,组织相邻的上车河、下车河两个行政村78户182位村民,联合成立了灵丘县道自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引入社会资本,成立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探索“村庄改造+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真正赢取了自己的“金山银山”。

下车河变了样,村民的生活也富裕起来。2015年,下车河村成为灵丘县第一个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的村庄。村民见了王春,感叹他当年在村民大会上说过的话居然真的变成了现实。王春表示,人活一次,就是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朝着这个方向一直努力。

如今,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不足2300元,增长至2021年的22500元。

“生态好了,乡村才能发展得更好。”王春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下车河村这些年的发展经历,正是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如今的下车河,沟里的乌鸡,山上的羊,滩里蔬菜响当当,村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

图片3

图片4

(下车河村往昔与今日对比。受访者供图)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收入提升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谈到下车河村的发展时,王春不止一次表示,下车河能有今天,是因为找准了适合自己的路。

过去的下车河,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吃饭,作物种类主要为玉米、谷黍、豆类等。合作社成立后,村委会请来了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对这里的生态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制定更加适合当地发展的种植、养殖规划。全村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改造耕地,用有机肥、生物肥、矿物肥培肥土壤、生产作物,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如今,带着有机食品认证的玉米、土豆、乌鸡蛋、羊肚菌走出了下车河,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除了传统的民宿和当地餐饮,村里还修建了民俗博物馆、小动物园、林下养鸡场、窑洞餐吧等特色旅游项目。每年到旅游旺季,村里的民宿往往供不应求,更有人流连忘返,长期住在村子里。

为了能更有效地实施有机农业种植和旅游开发,经过村委会的研究讨论后,合作社将全部土地经营权流转到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所有村民都成为公司员工,根据自己的专长在这里担任不同职位。

“比如以前擅长种地的,现在就专职种植。以前放羊的,现在就搞养殖。年纪大了干不动活,可以捡鸡蛋。我们让每个村民都有事做,都有一份收入保障。”王春介绍说。

通过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车河社区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每年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和劳务收入,还可以获得年底的盈利分红,村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打造乡村宜居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回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在王春看来,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发展产业,更要打造一个宜居的环境。不仅把人才留下来,还要吸引更多外来人才。

如今的下车河,原来的破旧房屋已经全部被拆除重建,家家户户都搬进了村里统一修建的二层小洋楼。不仅如此,村里还通上了天然气,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王春告诉记者,为了吸引更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创业,村里新修了28套二期安置房,还盖起了幼儿园和养老院。只要有人愿意回来定居,就可以免费给一套房子解决居住问题。

“养老院目前只针对本村的老人,未来希望可以面向整个社会。一来,我们村的环境好,又有有机食品,适合老人来这里养老。二来,如果可以吸引更多老人,那么他们的子女来探望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带来更多新的想法、新的创意,从而帮助下车河更好地发展。”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