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二十大代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首席科学家孟祥飞:将“超级算力”转化为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代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没有终点,我国的科技创新正在挺进‘深水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 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党的二十大代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没有终点,我国的科技创新正在挺进‘深水区’。面向未来,我们将站在更多技术的前沿,意味着可参考、对标的方向会越来越少,也意味着我们将更需要自立自强,迎来更多具有自主引领的创新发展。”

4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受访者供图)

“玻璃房子”激励中国超算人不断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在回顾过去10年不平凡成就的时候,总书记还专门讲到超级计算机等重大创新成果,让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一线科技工作者、一名普通党员,其实一直在与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孟祥飞对记者表示,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时,他始终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孟祥飞心潮澎湃,也是因为回忆起中国超算事业起步之艰难,发展之不易。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能源开发和气象应急等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迫切需要超级计算机,但当时没有技术交流,没有发展基础,可以说是从一穷二白起步,筚路蓝缕。后来花高价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超级计算机,但要建独立的机房,还要由他们的人员管理,中国人碰都不能碰,只能隔着玻璃窗户看看,甚至连高性能计算机的启动密码和机房钥匙都要由对方控制。

但也正是这“玻璃房子”的屈辱,成为了激励一代代中国超算人不断前行的动力。从1978年开始启动中国首台超级计算机“银河一号”的研制,几十年间,中国科学家们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苦的突围之路。

“近十年来,中国国产超级计算从千万亿次,到亿亿次,再到今天百亿亿次的突破,见证着我们不断攀登世界超算之巅。”孟祥飞说,现在“快”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将“超级算力”转化为生产力,也就是能真正构建国产自主创新发展的循环,让我国自主研发的硬件、软件、工艺全面流向科研、产业各领域。

据孟祥飞介绍,现在天河超级算力已经成为赋能“神器”,每天在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计算研发任务超过15000项,有8000多个科研企业、政府机构团队在“天河”上开展科技创新创业、产业领域技术研发。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的支撑平台。

此外,由天河超级计算机创新带来的国产“飞腾”处理器、“麒麟”操作系统,已经发展壮大,在天津引育信创产业新动能的同时,也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筑根基。

中国式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动力

让孟祥飞最感慨的是,十年前当“天河一号”千万亿次系统研制成功并取得世界第一的突破,中国超算人都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媒体的质疑也接踵而至,认为“中国就是造了一台为排名的大型游戏机”。言外之意是,“天河”纵然速度再快,如果没有应用到创新和产业领域,也只是一个摆设。

此时,对于中国来说,做好应用才算是在世界超算领域真正立足,是与世界强国竞争的关键。孟祥飞介绍,历经十余年的执着和坚持,中国实现了在“天河”上大到可以模拟宇宙形成演化过程,小到可以模拟一个个原子组合成新材料的过程,“数值风洞”成为可以仿真大飞机飞行、高铁奔驰、神州飞船发射返回的平台。这让天河超级计算机在航空航天、气候气象、石油勘探、基因科技、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创新与大科学研究的数十个领域广泛应用。

“过去五年,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引领的科技变革与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作用得到全面释放。”孟祥飞举例说,2019年底、2020年初,我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后,为响应“科技抗疫”的号召,第一时间利用超级计算为新冠治疗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开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疫情诊断的技术攻关。经过两周不分昼夜的努力,国际上首个新冠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成功上线,为国内百余家医疗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印度、墨西哥等十几个国家提供访问服务,访问量超过百万次。

十年磨一剑,“天河”真正做到了“中看又中用”,引领了中国“计算驱动创新”的新阶段。

孟祥飞认为,从埋头“跟跑”到向“领跑”挺进,从被质疑到被认可,中国超算成功“逆袭”,靠的是核心科技与接续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和高素质人才队伍,中国式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坚定科技自立自强是必由之路

孟祥飞表示,超级计算的发展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缩影,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就像武器领域的超级利器。

但他也坦言,近年来大国竞争加剧,也暴露出我国在高端信息技术、先进材料和制造工艺等部分关键领域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的突出挑战。在超算领域,由于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创新驱动能力,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高技术封锁。2015年,天河一号、二号不断取得世界第一的时候,美国政府又对中国的国家超算中心进行了新的封锁,阻断合作和技术交流。

孟祥飞认为,“卡脖子”本质上是国家竞争中的国家垄断控制和被垄断控制。近年来,中国花大力气进行重点关键技术攻关和突破,但目前仍然面临“点”有所进,而“链”还没能充分形成,上下游各创新环节未能形成协同,无法切实解决“卡脖子”的整体问题。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国家政策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推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引导,构建国产自主创新发展的循环。

谈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孟祥飞认为,第一,科技创新要探索研发新技术、新理论或者跟原有体系不同的技术理论,自主创新目的是要构建起一套不同于美西方的现有体系,国家要在投入政策上进行完善。

第二,科研人员要有创新主动性,我国有数百万科研技术人员,目前大量精力和产出实际上是在给西方的创新“锦上添花”,而没有对我国的创新体系“雪中送炭”,所以重点也要形成正确的人才、科研成果的评价引导机制。

第三,科研经费主要来自财政经费,国家需要更好地管理和引导,让其高效发挥作用。

“在这个领域我们没有选择,也不用选择,只有靠自己掌握先进的超算技术、超算能力,才能够在世界当中更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孟祥飞表示。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