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二十大代表黄可胜:立志科技报国,挺起“中国制造”脊梁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北京报道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生产研发的企业技术人员,我深感振奋。我深切感受到,在党的带领下,国家的产业政策越来越好,技术创新的环境越来越优,技术人才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博股份”)机加工车间主任黄可胜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图片 1

(二十大代表、金博股份机加工车间主任黄可胜 受访者供图)

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像黄可胜这样的创新人才来自基层一线,她所在的金博股份是光伏热场碳/碳部件市场的龙头,光伏热场碳/碳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公司目前市占率超30%,位居全行业第一。毕业于益阳市第一技工学校的黄可胜,2008年8月加入金博股份的科技创新团队。

十余年扎根一线生产研发工作,黄可胜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了碳/碳复合材料机加工工艺,填补了民用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加工技术的多项空白。由她牵头开发的多项加工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显著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引领了行业发展方向。

“这十多年来,我有幸见证、参与了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成长为国内晶硅制造热场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龙头企业的发展历程,深刻感受到,只有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原始创新,企业才能实现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黄可胜坦言,正是依托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公司不断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生产制备低成本化、产品品种多样化和装备设计自主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核心技术并实现批量产业化。

参与企业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后,黄可胜尽显立志科技报国的情怀和执着。

“创新研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我国生产的一系列民用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实现了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为我国半导体、太阳能光伏、氢能等领域提供了国产核心部件,这都是基于长期对创新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坚持。”黄可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我们要更加奋发有为,努力攀登,坚定产业工人科技报国的初心,展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力量与智慧。”

在黄可胜看来,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对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但其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壁垒深。未来,针对性地加强“卡脖子”领域基础材料的攻坚克难,需要集中资源支持优势企业解决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抢占制高点,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发展。

黄可胜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把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发挥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增强板、补短板,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