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奥运会、进博会、服贸会绿意盎然

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无论是在我国重要主场外交活动的进博会上,还是在引领创新重要平台服贸会上,“低碳”“双碳”展区都绿意盎然,今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更是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这些盛会都成为我国绿色低碳的缩影。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庭阳 | 北京报道

在9月15日中宣部举办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时说,从绿色低碳来看,这十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上线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无论是在我国重要主场外交活动的进博会上,还是在引领创新重要平台服贸会上,“低碳”“双碳”展区都绿意盎然,今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更是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这些盛会都成为我国绿色低碳的缩影。

004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

服贸会和进博会   均有“低碳”展区

8月31日至9月5日,北京的服贸会上新增设了以“双碳赋能·焕发创新动力”为主题的环境服务专题,共有低碳能源、气候与碳经济、碳中和与绿色技术、创“双碳”示范城市、环保产业五大专区,集中展示全球环境服务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这是以竹子为基材,以水溶性氨基类树脂做胶黏剂,采用缠绕工艺加工成型的竹缠绕复合水管。”中国林业集团的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了竹缠绕复合材料,该材料低碳节能,兼具减碳、固碳、储碳功能。用这种材料做水管,具有重量轻、耐腐蚀、保温性好的优势,在市政、水利、建筑、交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并且,竹子生长期间吸收二氧化碳,起到减碳效果;竹缠绕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能耗低,且可以代替高能耗材料,也能实现减碳效果。

在服贸会现场,记者发现,除了上述炫酷的“黑科技”外,出行相关垂直领域,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展位的周边都围满了前来参观咨询的观众,绿色消费理念已渗透到大众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资料显示,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来自能源,碳减排的根本在于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是主力军之一。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展示了在清洁能源、绿色低碳、生态保护方面的成果。截至2021年年底,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计拥有江苏如东等12个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风电总装机为3823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二。位列第一的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低碳院也位于该展区,主要展出了零碳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工业低碳发展、化石资源的低碳利用、氢能产业等技术与产品。

北京服贸会上有“双碳”展区,在上海的进博会,更有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

4月12日,第五届进博会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宣介会在线上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节能中心相关行业机构人员,以及60余家能源低碳及环保领域企业参会。会议介绍,今年第五届进博会的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仍将围绕“低碳发展,绿色复苏”主题,重点在新材料、新能源、建筑节能、水处理、综合环境治理等领域创新展览展示题材。截至当时,已经吸引数十家企业签约,展览面积达1.4万平方米。

这已是进博会第二次设立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了。

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年11月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就在第四届进博会首秀。60多家参展企业,都与绿色能源、建筑节能和环境治理有关,朝着“双碳”目标发力。第四次参加进博会的施耐德电气、霍尼韦尔和陶氏公司,也齐聚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展区。

施耐德电气展示了“零碳工厂”和“灯塔工厂”的建设,“端到端”的绿色供应链和“零碳园区”等低碳业态。其中,施耐德电气的能源与自动化方面解决方案,通过对园区内产生能源和使用能源的机构建立模型,提供预测和智能能源调度服务,实现碳零排放的目标。

“低碳智炼”是霍尼韦尔“未来炼油厂”的解决方案。此方案助力石化炼油厂实现炼化转型和炼化一体化,提高生产安全性、产能产率、可靠性和盈利能力,并有效减少碳足迹,做到环保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田、日产和丰田,日本三大车企都带来了颇有创意的新能源车。本田推出于2022年春季上市的纯电动车型。日产展出了搭载全球首款量产可变压缩比涡轮增压发动机新车。丰田的展台,展出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使用的部分代表车型。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北京延庆赛区和河北张家口赛区,对新能源车辆要求较高。会议期间,赛事人员出行服务保障用车,使用了零碳环保、低温环境下保证动力的氢燃料电池车。北京延庆赛区与河北张家口赛区都使用了氢燃料电池大巴,丰田汽车提供了部分车辆。

这只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绿色低碳”的一片花瓣。

北京冬奥会: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2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介绍,本届冬奥会的场馆中,“国家速滑馆”等场馆使用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造雪基本上来自地表水,造雪用电完全来自“绿色”电力。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说,北京冬奥会为节能环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低碳交通、低碳场馆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

同样是2月9日,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表示,根据当时核算,北京冬奥会将实现全部碳中和目标。

025

国家速滑馆 视觉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等4个冰上场馆,使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最先进、最环保、最节能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且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以上。

这4个冰上场馆使用的二氧化碳制冷剂,是从工业副产品收集提纯获取。在本届冬奥会召开之初,即2021年底,工作人员初次完成填充过程,4个冰上场馆合计减少碳排放900吨。

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是使用相同数量的传统制冷剂的1/4000,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是目前兼顾安全和环保的最优制冷剂。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品质余热,可以回收利用,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冰面维护浇冰、融冰池融冰等场景。以国家速滑馆为例,一年可节省200万度电。

d57b4fb47a9745b6ddfa90fc6673f8b

屏幕快照 2022-10-14 上午9.54.56

北京冬奥会制冰如此环保,制雪又如何?

据悉,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首次采用人工造雪,近年来的大型冬季体育赛事,包括近几届冬奥会,都大量使用人造雪。跟天然雪相比,人造雪性质和状态更稳定,能满足不同比赛、不同赛道的要求。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介绍,北京冬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的造雪,基本上来自地表水,造雪用电完全来自“绿色”电力。

除了“造雪”用绿色电力,北京冬奥会提出所有场馆常规电力消费需求100%由绿电满足的目标,通过建设张北±500kV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及配套工程等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绿电”多数来源于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稳定性弱的问题如何解决?

资料显示,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是与张北±500kV柔性直流工程相配套的北京冬奥会绿色能源重点工程,工程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有世界最大的“充电宝”之称。该工程每年可消纳过剩电能88亿千瓦时, 年发电量66.12 亿千瓦时,可减少碳排放120万吨,相当于造林16000公顷。

在2022年2月18日举行的美丽中国·绿色冬奥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介绍,通过使用大量光伏和风能发电、地方捐赠林业碳汇、企业赞助核证碳减排量等方式,北京冬奥会圆满兑现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9期)


2022年第1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1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