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北溪管道被炸后事态会进一步升级吗?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近日,俄欧北溪管道的爆炸似乎预示着事件的进一步升级。

文|陈九霖

虎年走到今天,真可谓是跌宕起伏,无奇不有。

自从2月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生冲突以来,战事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曲折迷离。从本以为俄罗斯快速实现其“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到乌克兰突然绝地反攻,再到俄罗斯开始反转,乃至俄罗斯在其实际控制的四个地区展开公投,战争正朝着越来越扩大的趋势,甚至向着越来越可怕的方向发展。

近日,俄欧北溪管道的爆炸似乎预示着事件的进一步升级。

离奇的爆炸

9月27日,经丹麦和瑞典两国的证实,俄罗斯通往欧洲的两条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北溪2号,在丹麦和瑞典的专属经济区内发生了爆炸,出现了气体泄露。北溪1号和北溪2号,是两条并行的从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管道,管道全长为1000多公里,从俄罗斯起始,途径芬兰、瑞典、丹麦的领海,最终到达德国。虽然分为北溪1号和2号管道,但是,北溪2号建成后就从未投入使用过,而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最近北溪1号管道也被俄方以维修为由,暂停输气。

据媒体报道,北溪管道泄漏点的影响范围巨大,管道泄漏处的气泡上升到波罗的海的表面。根据丹麦军方的估算,北溪管道泄露的最大表面积,直径远超1公里,泄露中心较小的影响圈也有方圆约200米。出于安全起见,丹麦在事故现场建立了一个半径5海里的禁航区以及一个半径1海里的禁飞区,并派遣了护卫舰和巡逻船,前往事发地区的附近海域进行警戒。

值得注意的是,“管道泄露”发生的时间点,极其敏感。9月27日,乌克兰的4个俄占地区进行入俄公投进入最后一天。参与投票的约九成以上的民众支持入俄;9月30日,普京就将向杜马发表讲话;而在10月4日,俄议会就会将4个地区一起并入俄领土中去。也就在9月27日,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再次发出了可能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的警告。恰巧在这个时候管道出现了泄露,而且,两条管道出现泄露前后不超过24个小时。 

更加诡异的是,一般来说,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而出现泄露的事故是极为罕见的事情,更不要说是北溪这种建造在海底的天然气管道。根据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的数据,北溪管道的钢管管道的内径为1.153m,厚度为4.1厘米,外层包裹着额外6-11厘米的钢筋混凝土,这里面每一根都重达25吨,水下的部分更是由10万根这样的复合钢管组成,所以,因自然环境所导致的爆炸几乎不可能。虽然北溪2号已经停气了,但是,在停气前已经注入了大约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伴随着爆炸事故的发生,这些本来能帮助德国过冬的天然气,付之一炬。

谁该为北溪负责?

本次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离奇的爆炸,引发了世界各方面的猜测。波兰总理说:“泄露的时间点表明,这是一种破坏行为”;瑞典和丹麦领导人说,泄漏显然是蓄意行动所造成的,有信息表明,这是人为的破坏;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表示:“这次泄漏是对基础设施的针对性攻击,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有可靠的证据表明,地震学家曾监测到两次爆炸。德国地质研究中心表示,根据博恩霍尔姆岛的地震仪显示,9月26日晚,分别有两个时间点,测试仪出现了峰值,这些信号都不是地震所引发的正常信号,而是类似于爆炸才有的记录信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地震学家则十分肯定地表示,这就是爆炸造成的,而且,第二次的爆炸威力更加巨大,相当于100多公斤的炸药威力。

总之,如果把所有信息汇总起来看,可以断定,本次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泄露事故基本上可以认定是人为破坏。那么,究竟谁该为此负责呢?

从获利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最有可能从北溪爆炸中获利的,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波兰等。 

当地时间9月27日,波兰政府在西波莫瑞省举行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通过丹麦将挪威的天然气田和波兰连接起来,设计每年最高输气量为100亿立方米,这与之前俄气对波兰的年输气量相当。波兰筹划这条管道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替代俄气,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而波兰作为德国的邻国在北溪前脚刚发生悲剧,后脚就决定其管道将在10月1日正式通气,这其中的故事不得不让人怀疑。没了北溪,挪波天然气管道将成为“香饽饽”,而德国也要从波兰买入天然气为生。 

美国也是本次爆炸事件的最直接获益者,其动机也十分明显。首先,早在特朗普时期,美国就因为北溪2号的修建直接制裁了几家欧洲公司。这也导致特朗普与默克尔的关系当时降至冰点。北溪的泄露对于美国来说,可以直接打击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从而打击俄罗斯的经济以及政府财政。其次,美国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向全世界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已经成为了美国的重大国家利益。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的LNG出口量一直持续攀升,2022年全年的LNG出口量预计达到8300万吨。伴随欧盟对俄油气出口的制裁,2022年,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飙升至历史高位1,060万桶/日,出口超过进口的幅度为1990年以来最高,北溪事故会让欧盟在能源上更加依赖美国。甚至有西方主流媒体暗示,此次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就是美国总统拜登亲自下令作为的。

就俄罗斯而言,俄方称,破坏管道不符合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俄罗斯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指责莫斯科是“荒谬的”,他在电话会议上告诉媒体,由于天然气的高价值,俄罗斯不会有兴趣破坏北溪管道,并且,俄罗斯不会破坏自己的天然气管道。不过,有媒体猜测,这是俄式“苦肉计”,俄罗斯借此转嫁于美国与北约,或转移俄军失败的视线。目前的结果也可以让欧盟在这个冬天更加难受,从而让欧盟放弃对乌克兰的援助。再则,此举可以提升油气价格,让俄罗斯从中受益。事实上,受到此消息的冲击,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涨幅一度高达20%。

除了获利者之外,也要看看这次北溪管道爆炸背后的受害者。除了德国和俄罗斯的资产损失以外,还有几个国家的共同损失也不可忽视。北溪集团(Nord Stream AG)的总部位于瑞士楚格(Zug),成立于2005年,是一间由5家企业所组成的国际财团,分别是俄罗斯的Gazprom International projects LLC(PJSCGazprom子公司);德国的Wintershall Dea AG(原Wintershall Holding GmbH)、PEG InfrastrukturAG (E.ON);荷兰的N.V. Nederlandse Gasunie和法国的ENGIE。俄罗斯的Gazprom持有该管道项目 51% 的股份。德国的两家能源公司各持有 15.5%(占全部股份31%),而荷兰和法国2间公司各持有9%。北溪管道的总投资为74亿欧元,投资资金来自30%的资本金和70%的银行和出口信贷机构的项目融资。北溪管线的爆炸,不只造成这5大股东企业损失,而且,还包含提供资金给这5家股东企业的第三方。而从能源供应等广泛的角度看,遭受损失的是整个欧洲。

那么,北溪天然气管道究竟是谁在背后“做鬼”呢?目前仍难以下定论。 

回到2011年,在北溪1号的启动仪式上,俄欧的领导人将手搭在管道的控制轮盘上时,他们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在现场的各国领导中,除了默克尔、梅德韦杰夫之外,还有当时的荷兰首相马克、法国总理菲永、德国总理施罗德等。而11年过后,一切都变了,北溪不仅管道断气,现在还发生了爆炸。原本是希望互利共赢的管道,最终却成了激烈斗争的筹码。如今,无情的战火依然在乌克兰的领土上燃烧。在波罗的海中,大规模天然气的泄露也将造成环境的灾难。而更可怕的是,北溪管道的爆炸,或只是一个开始。 

(作者陈九霖系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法学博士、中国航油集团原副总经理)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