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势增长已撑起“半边天”

服务贸易新机遇:数智化“中国服务”正崛起

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全球企业“炫技”服贸会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 | 服贸会现场报道

8月31日至9月5日,“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举行,我们再次进入了“服贸时间”。

相比往届,本届服贸会更加突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商业、通信、建筑工程、教育、环境、医疗健康、金融、文娱、社会服务……诸多服务贸易的重要行业领域,都展示了通过提高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所带来的创新成果。

实际上,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尤其在疫情对传统服务贸易模式造成巨大冲击的大背景之下,近年来,服务贸易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高“含智量”的“中国服务”正在崛起,并成为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之一,服贸会一直是展示“中国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同时,来自全球的企业也在此共同“预演”着全球服务贸易的未来。

060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

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全球企业“炫技”服贸会

随时随地在“工体元宇宙”踢球,晒太阳就能为汽车充电,1分钟批改完100份作业,“AI医生”可秒级发现病灶,还有各种能消毒、巡检、做核酸、调酒、炒菜、做咖啡,甚至做手术的机器人……

服贸会自创办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各国企业展示和传播服务贸易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理念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今年服贸会上,芯片、5G、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VR/AR、区块链、元宇宙……不仅中国本土企业带来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的“硬科技”成果,也有众多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此首发了各类前沿技术、产品和服务,可谓是全球企业“炫技”服贸会,这些集中亮相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不仅让参观者提前体验到了“未来的服务”,也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很多技术和产品之前都是在电影里看到的,但现在在家门口的服贸会上就能亲身体验,这说明这些东西应该会很快就能走进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非常期待。”一位手里端着一杯冰墩墩拉花图案咖啡的阿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是机器人制作的,人估计拉不出这么复杂的图案。”

阿姨说,她家就住在展馆附近,因此就和几位邻居一起结伴来参观服贸会。尝了咖啡的味道不错,阿姨对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但她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手机下单我们老年人眼神不好也不太会弄,结果是杯冰咖啡。要是真人服务员看到我们这岁数就肯定知道,我们要热的。”

工作人员则解释,由于展馆噪声比较大、人也比较多,只能按键操作或者手机下单。但在实际的咖啡馆场景中,老年人是可以通过语音来操作的。“您想要什么样的咖啡,就像跟真人说话一样跟机器人说就行。”工作人员介绍。

无论是在国家会议中心展区,还是首钢园展区,与元宇宙相关的产品体验都是热门打卡点。作为本届服贸会一大热点,多个行业、企业都带来了自己的元宇宙技术和解决方案。参观者可以在这里亲身感受这些即将走进生活、走进行业的元宇宙新体验。

尤其是在首钢园的10号馆,近万平方米的元宇宙体验馆更是冲上了热搜。这也是服贸会首次设立的以元宇宙产业为主题的专业展馆,全方位展示了“底层技术—共性能力—应用系统—场景建设”元宇宙4层完整的技术体系。

比如,在服贸会现场的你,可以化身工人体育馆赛场上的足球守门员。记者在高通展台看到,不少参观者被一款“工体元宇宙”的展示产品所吸引,戴上VR设备,你就可以置身绿茵场,奋力扑出射来的足球。

高通公司高级市场总监陈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是由高通携手中国移动,联合北京工人体育场(工体)的运营方中赫集团通力协作实现的。“这一应用也是首次在国内外大型展会上亮相。”他说。

据陈雷介绍,通过深度融合的分离渲染技术和5G切片技术,将工体搬进了元宇宙。工体元宇宙不但要实现非常真实的沉浸式体验,而且要满足成千上万的设备同时接入,同时还要兼具不受室内室外条件的限制。

在德勤展区,记者还聆听了一场“元宇宙小课堂”,了解了到底什么是元宇宙,它融合了哪些前沿技术,元宇宙未来在哪些行业将大有可为。

让参观者体感强烈的还有智慧教育。今年,多家教育企业携自主研发的智能教育科技现身服贸会。新东方展区的人气非常旺,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新东方在智慧教育、成人教育、国际教育以及转型助农直播平台后的探索成果。不少参观者表示,对其“知识型直播带货”的模式也非常喜欢。

而飞象星球则一口气带来了飞象双师素质课堂、飞象智能作业系统、VR虚拟课堂、飞象智慧校园、飞象星图等多项“黑科技”。展区工作人员向记者特别介绍了飞象星球自主研发的智能作业批改系统,在AI技术的赋能之下,它能够支持100多种题型,1分钟就能完成100份作业的智能批改。

此外,智慧、绿色出行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特斯拉展台的“随心充电区”,特斯拉V3超级充电站、家庭充电桩和光储充一体化充电桩……吸引很多观众的围观。

尤其是特斯拉还带来了前瞻性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桩,其太阳能光伏系统、储能系统通过能量存储和配置优化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的基本平衡,让更多人了解到“利用、储存、再利用”太阳能的清洁能源循环生态链条。

特斯拉北京区域总经理陶琪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优化能源结构、探索可持续能源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工业设计领域同样也掀起“绿色制造”浪潮。“特斯拉作为绿色制造践行者,不但将纯电动汽车打造为绿色出行的主力军,更是将可持续理念贯彻生产制造始终,为企业绿色发展树立起更高的标准。”她说。

智慧农业也大大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比如爱普生数智农业,以六轴机器人,配合爱普生视觉系统PV1,可完成幼苗自动筛选和分栽工作,并实现对多种农作物幼苗种植全流程管理,有效提升了良品率,让种田也充满“科技感”。

063

机器人咖啡师制作的冰墩墩拉花图案的咖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摄

062

061

参观者在高通展区体验“工体元宇宙”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摄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势增长占比近半,以“高智”求“高质”

随着“中国制造”逐步进阶为“中国智造”,“中国服务”也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通过提升数智化水平,“中国服务”实现了“高智”和“高质”。

放眼服贸会创办至今的10年间,我国服务贸易不但实现了贸易规模的做大,同时也在做强和做精上成绩斐然,“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承压的背景下,2021年,我国服务进出口额达到了5.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创历史新高,在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提高至7.1%,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二位。

其中,服务出口额达3942亿美元,在世界服务出口中的占比提高至6.6%,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服务出口国;服务进口额为4270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进口中的占比提高至7.7%,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服务进口国。而且去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比上一年下降了67%,降到327.5亿美元,是2011年以来的最低值。

尤其是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近年来亮点十分突出。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国新办于服贸会举办前夕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2—2021年10年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9.3%,占比提高了10.3%,其中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金融服务分别增长5.8倍、3.2倍、2.1倍和1.6倍。离岸服务外包规模增长2.9倍,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就业1127万人。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王东堂则透露,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年均增长10.7%,占比提升12.6个百分点,达到了55.3%。而2021年,知识密集型出口增速更是达到了18%,其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出口增速都超过了30%,远高于服务出口的整体增速。

这些数据非常直观地表明:服务贸易不仅实现高速发展和逆势增长,其中代表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更是撑起了我们服务贸易的“半边天”。

今年以来,这个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定增长。1—7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4180.7亿元,增长10.2%。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7954.7亿元,增长12.9%;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分别增长15.2%、14%;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6226亿元,增长6.9%;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77.2%。

掘金数字贸易,“中国服务”充满想象

虽然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已经撑起服务贸易的“半边天”,中国服务也正在积极拥抱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但与国际水平和我们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相比,尚有差距。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在本届服贸会期间召开的“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超过63%。但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占中国服务贸易的比重只有44%左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和发展,数字技术正在广泛渗入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进一步拓展,当然,传统服务贸易的转型升级迫切度也在不断加深。

差距意味着挑战和困难,但也意味着机会与空间。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在探索以互联网、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VR/AR、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做深度技术和生态的融合,让传统服务贸易收获数智新动能、焕发数智新生机。

来自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的5年间,民营中小企业跨境电商进出口量涨幅近10倍,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占比接近40%,且以每年超过两位数的比例快速增长。可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基础差、能力弱,但作为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他们。

“阿里巴巴国际站是阿里巴巴集团1999年创立的第一个业务,依托沉淀21年的数据技术和一站式全链路的跨境供应链服务体系,希望帮助中小企业打造数字化的新外贸模式。”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供应商及跨境供应链总经理王添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此次服贸会上,阿里巴巴也展示了其“全链路数字化外贸服务平台”。据介绍,该平台可以为跨境商家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帮助商家接得到单、发得出货、收得到款。

“‘一键卖全球’的数字化新外贸模式让外贸和内贸一样简单,更有效顶住了疫情冲击。通过数据技术精准匹配全球供需解决‘订单荒’,通过一站式跨境供应链服务体系解决‘履约难’。”王添天说。

“全球贸易数字化的转型趋势,为中国跨境产业链新比较优势的建立提供了土壤和契机。数字贸易时代,我国跨境产业链正在迎来新比较优势建立的重要机遇期。”阿里研究院副院长、阿里跨境电商研究中心主任欧阳澄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欧阳澄以阿里巴巴国际站(alibaba.com)为例解释说,通过从营销平台向服务平台转型,阿里巴巴国际站正在构建的全流程一站式数字化外贸服务体系,将外贸出海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比如,基于跨境物流的难点和痛点,Alibaba.com logistics已在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26000条运力专线,有效降低传统物流费用近三成。

“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的新比较优势,也将更好地为每个中小商家打造家门口的‘数字化出海口’。”欧阳澄表示。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7期)


 

2022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1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