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天眼查发布 《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

解码专精特新“小巨人”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深耕专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描绘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

天眼查研究院

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8月24日,天眼查研究院推出《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聚焦10年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重点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促进价值,突出对专利研发能力、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案例分析,为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进阶发展提供启示与参考。

报告显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GDP呈现正相关态势,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的TOP10城市,超过一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京居首,宁波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业、计算机、通信以及为制造业提供支撑的科技创新和服务行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专利数量大于600项的专精特新企业比例更高。

东部沿海 “小巨人”企业占比过半

报告发布了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天津、宁波、青岛、厦门和东莞。从地域分布来看,十强城市中,上海、宁波、天津、青岛、厦门等过半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北京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中,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海淀区,截至2022年6月30日,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117家,占北京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的45.5%。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东部沿海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2626家,占比55.15%,这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较强的产业协同息息相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对于提升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链完整性优势不可或缺。

作为中国经济的“引擎”,长三角与珠三角长期上演着经济博弈。而随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开始成为双方角逐的新焦点。

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宁波为例,其GDP虽落后于成都、天津等地,却素以“工业立市”,有着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按照规划,2025年宁波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达到3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达到6000家。

珠三角的东莞也拥有雄厚的“基本盘”。2021年,东莞成功迈上“双万”新起点,成为地区GDP值过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截至去年年底,东莞拥有19万家工业企业、1.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38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东莞市在培养专精特新企业方面下足功夫。在《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中指出,东莞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1000家,瞪羚企业达1000家,百强创新型企业达100家,推动实施一批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打造一批行业隐形冠军。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已经成为多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力途径。《重庆市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将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5万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新增上市企业25家。

065

秘密武器——“专利信息”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涌现,代表着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甚至位居全球前列。

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它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秘密武器——“专利信息”。报告显示,在位于北京、上海、成都、天津、深圳地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其专利数量大于600项的比例更高。

成都是创新力强、企业专利数量最多的西部城市代表。报告显示,2021年,成都智能制造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新增4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7家。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相应专利数量可观。

专精特新成科创板后备军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60%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过70%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普遍都经过时间的检验,平均成立时间接近10年。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扩容提质,持续涌现出一批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工业软件、产业技术基础“五基”领域补短板、填空白的企业。

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重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

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正在成为当今经济发展备受瞩目的力量。据天眼查研究院统计,北交所101家已上市企业中,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

作为全国工业大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市在科创板及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以制造业为绝对核心,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以科创板企业为目标进行对标发展;天津、青岛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多集中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领域。

天眼查发布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2022年上半年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综合来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营收复合增长率25%,比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合计营收复合增长率(21.2%)高3.8个百分点;合计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21%比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合计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9%)高2个百分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营收规模、净利润、近三年研发投入强度的各项指标上均领先于北交所整体水平,在北交所上市企业中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066

067

专精特新的扶持竞赛

过去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从财税、信贷、融资、支持产业链升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东莞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优先纳入中小微企业“白名单”,贷款额度提升至3000万元。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专属金融服务,五年内面向专精特新企业推出总授信额度不少于1000亿元的专属金融产品。

为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岛实施育苗倍增行动,实施百家龙头和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壮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阵容,以期每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

随着天津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连年增长,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蓄水池。2021年,天津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3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也在2021年增至436家。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深耕专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描绘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画卷。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6期)


2022年第1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16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