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黑龙江 > 正文

黑龙江兰西县:谱写新时代最美乡村画卷

呼兰河畔两侧,兰西境内,有10个革命老区村,踏寻红色革命记忆,走进老区,惊喜的发现一片又一片“红色土地”上发出了致富的新芽。

 闲置房屋巧盘活 造福村民致富路

2019年,黑龙江兰西县奋斗镇春岭村叶家窝堡屯的李顺志,瞄上了邻居的一个大院。

“因为他们家这个闲置的院子特别大,我就合计着沟通沟通建个简易牛棚。后来牛棚建好了,我就从内蒙古引进了西门塔尔肉牛20头。”李顺志回忆说。

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几年来,李顺志以“改良种、集中育、温暖舍、短绳系、糖盐化、驱铁虫、增效益”的科学饲养模式,成功让每饲养一头肉牛周期比别人缩短15天,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户。

李顺志在养牛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把目光瞄准发展东北民猪生产上。“2020年我又租赁了另一户的闲置庭院,修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育肥猪舍。采取直线育肥的生态养猪法,年存栏育肥猪1000多头,出栏900多头,在市场猪价不稳定的行情下,2021年纯收入也达到了50多万元。”

与李顺志相比,西马场屯青年农民腾玉双打开了另一个思路。

腾玉双利用闲置房屋建造的“笨榨豆油”和“高梁白酒”加工车间,以纯原生态、无添加剂、纯香味正,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由“原字号”打造了“村字号”品牌,年收入达50多万元。同时,带动10名村民就业,每人年收入2万余元。

11

民俗村乔家大院俯瞰全景图

乡风文明促发展 改善环境换新颜

近年来,兰西镇永久村坚持改善环境与弘扬新风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广泛筹措资金、争取支持,推进村屯绿化、亮化、硬化和厕所革命工作,让村民生产生活更宜居更舒适。全面构建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同时永久村弘扬时代新风,围绕党的声音、工作需要、群众需求,通过集中式“套餐”、分散式“点餐”的办法,适时开展理论政策、道德礼仪、创业技能等文明实践活动,让补脑充电、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村里的环卫队给我们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对我们来说这不光是在为自己挣钱,也是在为家乡增彩。”兰西镇环卫队成员李海龙笑呵呵地说。

借助关东民俗文化基础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永久村还深入挖掘黄崖子民俗村文化底蕴,建设了民俗文化展馆、民俗景观大道、乔家大院、雷锋纪念馆等民俗文明传承链,同步带动100多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地摊经济和食宿经济,黄崖子民俗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黑龙江十大景点,每年吸引域内外游客5万多人次,带动村民创收100多万元。

“我们永久村紧紧围绕县委15431发展思路目标,充分发挥3A景区的优势,依托乡村文明建设,着力开展好文化旅游、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力争让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越走越稳。”兰西镇永久村党总支书记姜春彬表示。

菜园经济扩增收 脱贫攻坚显成效

在长江乡双堡村,各家各户随处可见的小菜园秧苗长势喜人,绿意盎然中,蕴含着村民们增收的希望。

“村民们刚开始会有一些顾虑,主要就是担心销路。我们村‘两委’考虑到这个情况,就和县里的中舜农业达成协议,让他们的蔬菜初加工厂落在我们双堡村,解决了村民们的顾虑,同时工厂的用工需求也能带动村上就业。”长江乡双堡村党总支书记张兆亮说。

“今年我的小菜园和中舜农业签了订单合同,主要是种植青刀豆和大头菜。有人告诉怎么种,还有人上门收,我好好配合就能挣到不少钱。”长江乡双堡村村民赵福金兴奋地说。

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长江乡指导各村因势利导,发展菜园经济,引导村民们利用各家菜园种植豆角、辣椒、青蒜、南瓜等畅销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的庭院蔬菜让小菜园摇身变成了增收田,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发展庭院经济的路上尝到了“甜头”。

据了解,兰西县10个老区村充分挖掘农村自然山水资源、农业产业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闲置资源,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打造乡村旅游星级饭店、农家乐、客栈5家,发展民宿实体经济27家、电商19家、家庭农场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4家。推动酒坊、油坊、豆坊、粉坊、酸盐菜、大酱、米面加工等30多家特色食品加工业发展。

“兰西县老促会始终本着‘党委领导是根本、各方支持是保障、自身作为是关键’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老促会职能作用,做到‘三坚持’‘三强化’,用心用情用力为老区办实事,使全县老区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兰西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王亚义说。

峥嵘岁月,红色记忆,喜见兰西县革命老区村开出一朵朵致富之花,这是“红色土地”交给新时代最美的画卷。(张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