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安倍之死与日本政治迷雾

告别安倍的日本将驶向何方?

2020年8月安倍卸任首相后,日本有观点认为“后安倍时代”开始,但从某种角度来说,7月8日的这两声枪响或许才真正开启了属于日本的“后安倍时代”。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霁瑶|编译

“成为父亲没有做到的总理,并且将在年龄上超过父亲。在余生中,只有尽己所能。”2021年9月,安倍晋三在其67岁生日时如是说。

然而,当地时间2022年7月8日11点25分左右,41岁的前日本自卫队队员山上徹也扣动扳机,两声枪响后,正在街头演讲的安倍晋三受伤倒地。

最终,安倍晋三的生命就此定格,与其父安倍晋太郎一样享年67岁。再过两个月就是他68岁的生日。

安倍凭什么成为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的对华政策经历了怎样的改变?他的离开,又将对日本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

050

 

安倍凭什么成为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1954年,绰号为“王子”的安倍晋三出生于日本一个政治精英世家,其父安倍晋太郎曾担任日本外相大臣,外祖父则是前首相岸信介,外叔公佐藤荣作亦曾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号称“一家三首相”。

巧合的是,1960年7月14日,时任日本首相的岸信介在参加自民党新任总裁池田勇人招待会时,被右翼团体“大化会”成员荒牧退助刺伤,所幸经抢救后性命无碍,次日岸信介内阁辞职,结束了自己的首相生涯。

62年后,2022年7月,安倍未能复刻其外祖父的幸运,最终没能逃过一劫。

2006年,安倍以52岁之龄,成为二战后日本最年轻的首相,然而由于当时的内阁成员政治献金丑闻频出,导致安倍形象大跌,就算改组内阁也抵挡不了民怨,隔年他就以健康原因宣布辞职。

第一次政权的失败让安倍尝到了从作为政治家的顶峰跌入谷底的滋味,尽管如此,2008年,他仍然重回政坛,开始在日本各地进行挨家挨户的访问和迷你集会。2009年,日本众议院选举,自民党下野,安倍在参加全国范围内的落选候选人等集会时低头表示:“我对自民党的大败负有责任。”

2012年,安倍再度参选自民党总裁并获胜,成为自民党成立以来的首位回任总裁。

二次入主首相府的安倍,吸取了第一次执政期间的教训。他曾对日本记者表示:“实施大政策需要时间。首先,我们要积累明显的业绩,稳定政府。我意识到,现实主义(在政治中)是很重要的。”

彼时的日本正遭受出口疲软、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以及东日本大地震所带来的核灾难等持续影响,多种因素使日本经济陷入衰退,迫使安倍想办法让日本摆脱持续通缩、高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的停滞问题。

秉承着务实信念,安倍迅速推出了经济“三支箭”,也就是最为日本人津津乐道的“安倍经济学”: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及促进民间投资的结构性改革政策。

安倍经济学“三支箭”齐发之后,日本经济一度走出了通缩和负增长,踏上复苏道路。2013年,日本金融与证券市场就出现了历史性的股价上涨和日元贬值,日经平均指数全年上涨约57%,创下41年来的最大涨幅。在当时的日本政府来看,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安倍经济学。在安倍执政期间,从2012年12月到2018年10月,日本也出现了历时71个月的战后第二长经济景气期,实际GDP增长率年均约为1.1%。

051

 

另一方面,日本就业人数也出现增长。安倍上任时,日本就业人数为6263万人,到2020年9月离任时增加了400多万人,特别是女性和老年人的就业增加。同一时期,日本失业率从4.3%下降到3.0%。

然而,日本在2020年上半年再次陷入衰退时,安倍的经济政策也受到质疑。在日本新冠肺炎疫情陷入困局时,有反对者指出,安倍为鼓励国内旅游而推出的宣传活动再次增加了感染者人数。也有人批评安倍经济学未能兑现其赋予职业女性更多发言权、解决私人录用等招聘相关问题以及改变不健康职场文化的承诺。

安倍在执政时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修宪。2006年,在其第一次执政时就提出了“摆脱战后体制”。在任期间,安倍一直积极推动修宪,试图在宪法中将自卫队明确定位,让日本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

2020年8月28日,安倍再次因健康原因辞职,在当时引发政坛大震动。至此,他总计连续担任了2822天首相,创下日本史上最长的首相任期纪录。

根据朝日新闻社当时的舆论调查“你如何看待安倍7年8个月的执政”,好评率达71%。其中人们认可的业绩,主要是经济和外交方面。

经济向左,政治向右

中国作为重要邻国,对华政策一直是历任日本首相的执政重点。安倍在任期间,中日关系几经起伏。

2006年,其首次出任首相时,将中国设为其出访的第一站,之后中日关系出现回暖迹象。

但在他2012年二度拜相之后,安倍的对华态度却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任期间,其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慰安妇”的存在,否认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和韩国的女性进行性奴役,并着手修改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同时,巩固日美同盟,并在钓鱼岛问题方面动作频频,中日关系再度跌入冰点。

但在2017至2018年,安倍政府开始部分落实2014年中日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呼吁开展中日高层来往,启动对华全方位对话交流,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日经贸合作的可行性。

而在中美经贸关系日益紧张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背景下,中日关系在2018年实现久违的突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年5月到访日本,安倍晋三于同年10月访问中国,在登机前安倍还更新了推特:“羽田机场的蓝天。已经有7年没正式访问中国了。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也正因此,才更应该敞开心扉,坦率地讲出心声。借此次机会,我想把日中关系推进到新的阶段。”

此次出访中国,安倍表示,希望两国可以进入“化竞争为协调的新时代”。

在任期间,安倍一直在谋求多边贸易合作,对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也一直抱着比较积极的态度。就在安倍辞职后不久,中国和日本通过RCEP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然而,辞职后的安倍对华态度又产生重大倒退。今年上半年,安倍晋三在与蔡英文视频通话时,还曾妄称“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052

当地时间2018 年10 月25 日,日本东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夫人安倍昭惠在羽田国际机场登机,前往中国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7 年首次正式访华。

 

后安倍时代

2020年8月,安倍卸任首相,鉴于其对于日本自民党的实际操控状态,安倍一直被视为自民党实际的幕后“造王者”。可以说,其后的两位首相菅义伟和岸田文雄的上台,都有其幕后的操刀。

2021年9月29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投票选出新总裁,岸田文雄接替已表明卸任意向的菅义伟,成为日本新一任首相,并于当天公布了新内阁班底。

此次内阁的人事安排,被诸多日本民众认为是岸田文雄“顾及派系”的最终结果,有着强烈的“安倍色彩”。有日本舆论戏称,岸田内阁是“岸田面孔代表的安倍内阁”。而美国《新闻周刊》则直接将岸田文雄的当选称为“派系妥协的产物”。

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也是如此,无论是被认为与“安倍经济学”一脉相传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还是在竞选期间强调要强化日美同盟,对周边国家态度强硬,谋求军备扩张,都被打上了深刻的“安倍烙印”。

从当时内阁成员的派系来看,最大派系细田派占4人,细田派的实际掌门人就是安倍晋三,第二大派阀麻生派占3人,全力支持岸田文雄的竹下派为4人。从自民党高官的人事安排来看,也体现了自民党两大最大派系的意志。自民党干事长由现税制调查会长甘利明担任,政务调查会长由在总裁选举中竞争的前总务大臣高市早苗担任,这两个人都是细田派实际上的掌门人——安倍的心腹。

日本共同社2021年9月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当时有69.7%的受访者认为,首相岸田文雄“应转变”前首相安倍晋三、前首相菅义伟政权的路线,仅24.1%回答“应继承”。日本《每日新闻》调查发现,59%的民众认为,安倍和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的影响力“应当减弱”。

但显然,民众的想法并没得到实现,“后安倍时代”仍在继续。

就在2021年11月,安倍晋三就任自民党最大的派系清和政策研究会会长,清和会的俗称也从“细田派”改为“安倍派”。

针对今年夏季的参议院选举,自民党的6个派系从4月中旬开始,相继举办了政治集资会。日本 《东洋经济》称,虽然各派系一致表示支持岸田文雄政权,显示出表面上推崇主流的和谐大合唱,但在各自的集资会上,也渗透了主流派和反主流派的权力斗争复杂性。

据《东洋经济》统计,各个派系的集资会,岸田文雄均有参与,但其露面的时机和停留时长方面表现出差异。岸田文雄停留时间最长的还是在安倍派的集资会,约25分钟;其次是麻生派和二阶派约23分钟;茂木派约11分钟;森山派仅7分钟就退出了。

而在5月17日安倍派举行的大规模政治集资会上,首相岸田文雄公开表示:“我确信(安倍派)是自民党的顶梁柱。”

安倍派的集资会相比其他派系也显得“声势浩大”,人数是岸田文雄所在岸田派的4倍以上。作为嘉宾登台的自民党干事长茂木敏充也补充说,“简直就像是党大会一样”,盛况空前。

《东洋经济》在文中如此描述:“扮演着东道主的安倍前首相以灿烂的笑容与每一个上台演讲的人以拳头相碰打招呼,热情地显示着他作为最强王者的存在。”

无疑,安倍的离世将对日本政局产生重要影响。有日媒称,此次事件是“战后日本政治的最大级别冲击”。

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影响,就是安倍之死为此次自民党参议院选举中拉了一波“同情票”。 7月11日清晨,日本国会第26届参议院选举投票结果揭晓,自民党单独获得过半的改选议席。统计结果显示,在本次125个改选议席中,执政联盟中的自民党获得63席,公明党获得13席,远超此前设定的“过半数”目标。此外,修宪势力在参议院获得超过三分之二多数议席,突破修宪动议所需“门槛”。

第二层影响,便是日本未来修宪进程的不确定性。有日媒分析认为,岸田文雄赢得此次参议院选举,就可以在中途不解散众议院的情况下一直干到2025年期满,迎来没有国政选举的“黄金三年”,他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推进修宪等重要课题。据《产经新闻》消息,7月10日晚,岸田文雄就修改宪法表示:“要得到国民的理解,必须进行国民投票。国会将进一步深化宪法的讨论,并制定具体提案。我们将集中于这一努力。”

但由于一直以来,推动修宪的主要是安倍,安倍也被称为日本修宪的“脸面”,而岸田文雄则被认为是“几乎没有接触宪法的首相”。因此对于岸田文雄能否继承其遗志、主导修宪讨论,日媒也持不确定态度。

但更重要的影响是,作为自民党最大派系的会长,安倍死后,安倍派尚未出现一位能与安倍影响力媲美的“二号人物”,因而顿失中心。安倍派有可能就此面临分崩离析,自民党的权力结构也将重新洗牌。日本《东洋经济》称,如今自民党内的政治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目前,安倍派内部有很多积极的“自荐人员”,包括前政调会长下村博文、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前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西村康稔、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和、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等,都被认为可能是继承人,具体是谁的意见难以统一。

除安倍派外,自民党其他派系如麻生派和二阶派,其会长麻生太郎和前干事长二阶俊博由于已步入高龄,都在寻找继承人。前首相菅义伟也发起了自己的“学习会”,开始了事实上的派系活动,一些派系也出现了“合纵连横”现象。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自民党四分之一左右的成员都是以安倍为中心集中起来的,但目前没有“众目睽睽”的接班人。如果最大派系不稳定,自民党党内的力学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2020年8月安倍卸任首相后,日本有观点认为“后安倍时代”开始,但从某种角度来说,7月8日的这两声枪响或许才真正开启了属于日本的“后安倍时代”。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3期)


 

2022年第13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