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定居广州19年,黄一山感慨来晚了:“1997年香港回归时就该立即回来”

2003年,黄一山毅然决定举家迁往广州,成为较早回内地发展的香港艺人。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伍素文)在周星驰60岁生日前,黄一山特地买了蛋糕在工作室跟团队一起拍祝福视频,待整点一到便在其个人的媒体号上发布。

跟周星驰一起拍过《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等电影的黄一山,也算是“星男郎”之一。不过,观众印象里那个戴着粗框眼镜、长相可爱的“细龟”,今年也将满58岁了。

111

《逃学威龙2》剧照

自从2003年举家搬回广州发展,黄一山已经对内地的生活非常熟悉,俨然一个“新广州人”。近年来,他热衷于短视频领域,力劝身在中国香港的朋友回内地发展。黄一山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1997年回归时就该立即回来”

2003年,黄一山毅然决定举家迁往广州,成为较早回内地发展的香港艺人。

在他看来,要么不回来要么就整家搬过来,比起分隔两地,一家人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维系家庭。“这里是中国人的地方,又讲广东话,吃的是粤菜,可以看到香港电视台,回香港都方便,有什么不适应呢?”

尽管此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知名度,但刚回来时,黄一山仍需要花一两年时间来铺设人脉。

2005年,黄一山在广东电台主持一档饮食节目。一个礼拜做5天,每天做一个小时,之前还要花时间去餐厅做访问,一个月只有2000块工资。如果加上其他演出的酬劳,一个月可能有一两万的收入。

黄一山说:“很多人都过不了这一关,觉得要有一二十个show才回来。这个世界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回来总是需要经历艰辛开拓市场。这个电台节目虽然工资低,但只要能够认识更多人我就去做。”

回来19年,黄一山见证着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蜕变。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漂亮的夜景灯光、绿色环保宜居智能的城市生活趋势、创新多元的发展平台……这些他都置身其中亲身经历,他称自己为“新广州人”以寻求身份认同。

无论是在短视频还是生活里,黄一山都颇爱分享自己在大湾区的见闻。他经常劝香港朋友早日回内地发展:“现在在香港难得有部戏开就敲锣打鼓了。有一些演员就是在吃老本,在电视台的月薪可能就几千到一万,疫情之后活动变少,处境也就更难了。”

他甚至觉得自己回来内地发展的时间晚了:“2003年我走的时候,当时行业环境还是挺惨的,1997年回归就应该立刻回来。”

发力短视频却不为变现

回到内地的这些年,黄一山的工作重心一直在拍戏、做视频上,只是平台、形式不同。

222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伍素文 摄

从2016年起,黄一山就主演或参演了多部网络电影。“对于年纪大了、平常多饰演闲角的演员来说,这几年兴起的网络电影,是我们另一个机会。在网络电影里我们比较有机会做主角。”黄一山说。

同时他也指出,早期网络电影的投资在100万以内的都有,现在越拍越贵其实是不健康的,因为它的生存就是靠便宜,点击少就很容易亏本,最好控制在300万之内。

另一方面,随着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小红书、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黄一山做起了个人媒体号。截至目前,其全网粉丝量累计超过500万,其中两个主要平台抖音、快手的点赞数超过5000万。

他也很高产,一周至少发两条短视频。有时他会演情景短剧,有时会分享明星的趣闻轶事,有时候是闲话家常,不为自己设固定的人设。

现在,黄一山的目标是做多几年就退休,拍多点好的东西在平台上。他说:“我是喜欢拍戏的人,但不喜欢被动。当电影、电视剧没来找上门的时候,就要想出东西来延续你的艺术生命。现在有很多平台,我可以自己去做主角。只要我的账号还在,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小小的资料库,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全民短视频时代是否会有流量焦虑?黄一山坦然答道:“不会,红都红过了,能红得过《逃学威龙》那个时候吗?我拍短视频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变现,而是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吸引到更多年轻受众或者其他工作机会。这就像是钓鱼,不一定会有鱼上钩,但我做了该做的事情,心态要放好。”

其实,在演艺事业之外,黄一山也曾做过不少生意。在最近播映的《狮子山下的故事》中,黄一山饰演了“好兄弟”茶餐厅的一名员工。其实他自己曾经也开过茶餐厅,还有做过婚纱摄影、茶庄等生意,但多数黯然收场。自此之后,黄一山自认没有做生意的天分,编剧出身的他打算还是老老实实深耕本行。

这些年,中国香港过来的同行纷纷涉足直播带货领域,黄一山却迟迟未有这方面的动作。他有自己的想法:“好不容易成为演员,去做网红赚快钱是不长久的。当你放弃某个市场去做另一个东西,就等于失去了另一个机会。”

生活:“开支不多,收入够用就行了”

生活中,黄一山是一个爱笑、健谈、注重养生的人。在知天命的年纪,总是保持着知足的心态。

3333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伍素文 摄

从前在香港,现在在广州,他都习惯做地铁或巴士出行。到饭馆用餐时,黄一山也像寻常街坊一样落座点单,迅速圈定想要的菜式,尽量保持“光盘”不浪费食物。他保持着不喜奢华的生活习惯,说“开支不多,收入够用就行了”。

他把广州番禺的房子卖掉,重新租了一套复式房子,把投资眼光转向广东的三线城市,他看好那些地方的潜力,也为儿子们的将来考虑。

今年,黄一山的小儿子从英国毕业,打算申请国内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黄一山说自己是很开明的父亲,孩子想在哪读书、工作都由孩子决定,自己只需要做好生活保障,不让他们为五斗米折腰就是了。

疫情期间,他甚少出去应酬,更多选择呆在家里看电视。他略带“炫耀”地说起“家里电视机有300多个频道”,很多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研究剧本、演技、镜头。但却会避开看悲伤的片子,科幻、动作、喜剧是他最喜欢看的类型。

尽管身在内地,他也时常关注两地影视圈的动态。据他观察,港星北上喜欢在北京、上海、广东落脚,每个地方各有特点:“北京有很多文化电影娱乐公司,演员在那边方便开展影视工作;上海是经济枢纽,大公司多合作机遇也多;广东就是近香港,过去很方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一山直言道:“现在不同于九十年代或者零零年代那时候,很多内地影视剧想找香港的演员回来拍。20年后,内地出了那么多明星,香港能红到内地的明星也是因为他们回到了内地发展,死守在香港的有哪几个红?不跟内地合作就冲不出去,只能自娱自乐。”

同时他也认为,内地可以拍古装、神怪、科幻等,什么题材都有,现在内地观众也不是很知道香港都市发生什么事,他们觉得内地都有。如何开拓新的题材得到观众认同,是香港影视重新崛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