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险资入滇”“险资入豫”“险资入赣”……险资成地方政府“香饽饽”?

可以想见,险资投资将在地方稳增长目标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丨北京报道

随着“险资放大招,90亿增持中药巨头”的消息传开,6月15日,中国人寿(601628.SH)股票罕见涨停。

这源于前一晚间,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南白药”,000538.SZ)的公告。

云南白药公告显示,6月13日,云南白药收到其第一大股东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云南国股”)发来的《告知函》,称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投集团”)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寿资管”)、云南国股等三方签署了增资协议,协议约定由国寿资管向云南国股增资。

也就是说,这笔金额并非是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云南白药,而是投资了云南白药的第一大股东,云南国股。

国寿增资云南白药大股东,间接持股云南白药达6.2%

云南国股是云南白药的第一大股东,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持股比例为25.03%。

此次增资,使得云南国股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

根据云南白药公告,增资前,云投集团对云南国股100%控股。增资完成后,云投集团对云南国股持股 75.21%,国寿资管持股 24.79%。

据此,国寿资管间接持有云南白药约6.2%的股份。此次增资并不会对云南白药的实控人产生影响,其实控人仍为云南省国资委。

6月13日,云南国股已收到首笔增资款项。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白药于6月6日晚间公告,云投集团将其所持有的云南国股100%股权质押至国寿资管。

公开资料显示,云南国股成立于2019年6月,经营范围包括持有并管理国有股权;股权(含上市公司股权)投资、运营、转让;筹融资;国有资本结构性布局与产业发展研究和咨询服务。

而云投集团则是云南省唯一的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云投集团官网消息显示, 云投集团于1997年9月5日注册成立,前身为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现注册资本241.7亿元,定位为省委、省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战略资源整合平台和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2021年,云投集团合并总资产5372.91亿元,净资产2080.35亿元,资产负债率61.28%,收入2056.6亿元,利润总额40.59亿元。

6月14 日,中国人寿官微发表文章介绍,在各方通力配合下,中国人寿发起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中国人寿-云南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计划(首期)”,对云投集团控股的云南国股进行战略增资。

2022 年6月13日,该股权计划首笔90亿元资金完成投放,用于支持云南国股投资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股权。

另据云投集团,此次中国人寿对云投集团战略投资期长达12年。

针对此次200亿战投云南省属企业,中国人寿表示,将以“险资股权投资入滇”做出行动表率,以金融源头活水优化改善区域金融生态。

股权直投的“云南模式”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人寿这笔资金投放支持的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是云南省有史以来和目前全国在建的引调水工程中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水利工程。

据悉,工程竣工后每年平均引水量将达34.03亿立方米,将有效缓解滇中缺水的困境。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惠及人口1112万,对于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该工程的总投资额高达1245.8亿元,是云南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扶持工程。

而中国人寿此次的投资模式并非直接投资于该工程,而是通过为其股东出资,助力其投资于滇中引水工程项目。

中国人寿集团官微文章称,在本项目中,公司进一步将优质资产的边界由实体项目拓展至具有一定流动性和稳定分红收益的资产,同时辅以自上而下的治理机制确保资产产生的收益以及处置处于管控之下,较好实现了安全性、收益性的统一,为保险资金探索以优质资产为抓手与地方政府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文章称,国寿资管公司坚持“优质核心资产+主动风险管理”的股权投资逻辑,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的股权投资,并在投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质资产的识别、评估、获取、管控的体系。

文章称,中国人寿将积极推广股权直接投资的“云南模式”,发挥专业投资机构的能力,持续优化股权投资方式方法,加大股权投资力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权益性资金。

险资投资从“行业主线”转向“地方主线”?

近年来,国企改革大潮涌起。而在诸多成功案例中,险资积极通过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助力实体经济。

早在2013年,泰康人寿就曾牵头,出资360亿元与中石油等成立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持股30%,参与“西气东输”工程。

2014年,中国石化销售板块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引入的社会资本中,长江养老保险、生命人寿(现富德生命人寿)、中国人寿、中邮人寿分别持有1.4%、1.54%、2.8%和0.42%的股权,合计投入认购资金约220亿元。

2017年,中国联通披露混改方案,引入14家战略投资者。其中,“明星”投资方之一,中国人寿以217亿元认购中国联通超10%股权,成为其最大战略投资者。

2021 年11月,中广核风电公司完成增资引战签约,引入全国社保基金等14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高达305.3亿元。该项目创下了“国内新能源电力领域最大股权融资项目”“年度国内非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权融资项目”等多项纪录。平安人寿作为核心战略投资人,增资20亿元参与投资。

纵观这些投资项目,可以看出,险资早已以行业为主线,圈定能源、铁路、通信、科技等重点领域,涌现了不少大手笔。

而如今,险企的投资热情似乎出现了不一样的动向,大有由“行业主线”转向“地方主线”之势,以优质资产为抓手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

记者查阅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披露的产品登记信息发现,今年以来,险资在参与基础建设和重大项目、助力地方区域建设中动作频繁。

4月25日,建信资管注册“建信保险资管-湖北科投武汉东湖光电子产业园项目债权投资计划”。5月6日,人保资产注册“人保资产-信阳市四水同治及城市供水工程债权投资计划”。5月7日,国寿投资登记“国寿投资-蜀道投资集团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5月10日,中意资管注册“中意-宁波杭州湾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二期)”。5月31日,英大资管登记“英大-武汉城投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6月2日,太平洋资管注册“太平洋-成都轨交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业内普遍认为,险资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与投资形式灵活的优势,可以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共赢。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险资也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瞄准的“香饽饽”。

6月2日,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切实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加大“险资入赣”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等长期资金优势,强化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

6月8日,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2022年6月底前,成立“险资入豫”工作专班,加快建立项目储备机制、融资对接机制、跟踪服务机制,为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可以想见,险资投资将在地方稳增长目标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