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这对美国是危机?——最可怕的通胀在于长时间

如果没有收入增长的覆盖,那对百姓而言,长期间的物价上涨意味着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美国经济必然因此而走向衰败。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去年全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约20%,而今年刚刚过去的5月份,中国对美出口也增长了15%。不过,与之对应一条热门新闻是:统计显示,过去两周里,标普消费指数中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零售公司,其库存增加了448亿美元,同比增长26%。花旗银行近日对18家主要零售商的调查也显示,截至5月22日,前三个月有11家大型零售商的库存增速超过销售增速10个百分点,该数据已冲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最高值。

美国零售业库存大涨到底意味着什么?这里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一,美国发生商品库存危机,而零售库存堆积暗示消费动力不足,预示美国经济将放缓,甚至衰退;其二,美国零售商囤货是物价飞涨过程中的正常商业选择,现在多进货,日后在物价上升中多赚钱;其三,还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政府为抑制物价上涨的刻意安排。

到底应当怎么看?先不考虑第三种可能,如果零售商囤货不是商业行为,也就无法从商业角度进行分析。其余两种说法,谁是谁非?应当说都有道理,尤其是第二种可能性,相对更加符合物价上涨中的经营选择。但是,没有理由排斥第一种可能性,毕竟商家也有失算的时候。毫无疑问,零售商希望尽早、趁着商品和贷款都还相对便宜的时候,尽可能多囤一些货物,然后慢慢卖,只要物价还在涨,它们就可以多赚些利润。实际上,这或许也是零售商对抗通胀的一种手段。但是,零售商也有算计不到的地方:商品滞销可能会悄然而至。

美国商务部5月27日的数据显示,对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后,4月份消费者支出以三个月来最快的速度攀升。4月份商品支出环比增长1%,服务支出上升0.5%。但分析显示,美国低收入人群正将开支移向生活必需品,而高收入人群正将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这势必导致一个结果:服装、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需求量大幅减低,而消费者更多的花销被用于家庭能源、食品等生活必须品。从这个角度看,零售商囤货的消减速度会变慢,这当然预示着美国经济增长会放缓,甚至衰退。毕竟,消费在美国GDP中的占比高达82.59%(2021年)。

从各大零售商的数据看,今年一季度,沃尔玛库存同比增加32%,塔吉特同比增加43%,百思买同比增加9%,梅西百货同比增长17%。而美国会员制连锁超市开市客表示,截至5月8日的第一财季中,其库存猛增26%,其中包括“几亿美元”的节日商品,以及“有点重”的小家电和家庭用品。为什么如此大幅增加库存?绝大多数公司表示:担心未来供应链瓶颈恶化。这恐怕是美国零售商库存增加的另一个重要理由。

很显然,零售商大增库存有其必要的商业理由。尽管这其中不排斥“滞销”而导致经济衰退的推测,但就目前而言,尚不能据此得出确定性判断。不过,有一条经济规律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如果收入增长追不上物价上涨,消费压抑则是必然结果。现在,美国正处于这样的压抑的过程,仅仅是时间还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不明显而已。

在物价问题上,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个关键问题:持续时间。当地时间6月19日,在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之后,美国克利夫兰联储主席、2022年票委梅斯特对媒体表示,美国治理通胀,将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回到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这个过程中,美国衰退风险正在加大。

我们必须注意,梅斯特的说法实际非常残酷。我们都知道,CPI统计无非是同比、环比数据,如果美国需要几年才能把美国物价水平压低到2%,那将意味着美国物价上涨的长期性,同时也意味着物价涨上去就下不来了。为什么?假定去年物价是50,今年物价是100,明年102,那对应的CPI同比涨幅,今年是100%,明年则是2%。问题是:明年这个2%的CPI只能说物价上涨被控制住了,但绝对价格依然比今年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物价涨上去就下不来。这样的结果,如果没有收入增长的覆盖,那对百姓而言,长期间的物价上涨意味着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美国经济必然因此而走向衰败。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