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钮文新:汇率“双刃剑”如何评价?——日元贬值会带给中国经济冲击?

面对如今的全球经济态势,我们还是要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日本连续30多年的通缩似乎已经结束了。过去一年时间里,日元兑美元从100附近悄然来到135,贬值幅度之大多年不见,距20年前140左右的低点,仅有一步之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日本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高声叫嚷,附和美国意愿,这仅仅是为了政治诉求?会不会借助全球性话题的热度,遮掩世人对日本经济意图的关注;第二,尽管日本财务省、日本央行和金融厅6月10日发布联合声明称,对日元兑美元近期快速下跌表示“关切”,而在必要时将对汇率采取适当行动,并与其他国家密切沟通,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它们并未对日元贬值进行实质性干预,而安倍当政之初就已开始的极度宽松、甚至负利率政策,岸田文雄政府尚无明确的收紧迹象。

鉴于日本政府多年努力,试图将日本经济拉出通缩,所以我们现在有理由怀疑:日元贬值以及日本国内物价上涨会不会原本就是日本政府的期待?最近有件事情应当关注:尽管目前日本CPI在4月份刚刚达到2%的水平,但能源价格上涨却给日本民众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6月7日的一次演讲中指出: “日本家庭对涨价的容忍度也在变大”。一言一出,舆论沸腾,铺天盖地的批评逼迫黑田东彦出面道歉。6月8日黑田东彦自认“言论不当”,但同时解释说:说“日本家庭对涨价的容忍度也在变大”的语境,实际是在呼吁“涨薪的必要性”。

由上述迹象我们是否可以感到:日本政府似乎并不希望尽快扭转日元贬值趋势。说到这儿,必须说说: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而言,本币贬值、升值实际都是“双刃剑”。政府如何抉择,关键看它希望塑造怎样的国家经济结构。人们都知道,一般而言,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增长,但不利于进口增加,而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竞争力,但有利于进口竞争力。

不过,这样理解“双刃剑”只是针对贸易而言,而大家现在更应该关注的是:本币升贬对资本流动影响,因为它关乎国家经济结构的塑造。我曾经多次强调:当今世界,实业资本和股权资本争夺是第一位的经济竞争,因为它关乎一个国家的科技命运,是科技竞争的先导性竞争领域。

毋庸置疑,日本当年、乃至现在都是制造业强国,但也应当意识到:“广场协定”实际带给日本经济、尤其是日本制造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是怎么回事?多年来,中国经济学人普遍以为:“广场协定”的核心不过是逼迫日元升值而已。但殊不知,“广场协定”实际是华盛顿共识的代表性产物,它要求日本大幅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以及与之相伴的“更加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等等,而日元兑美元汇率从大致280大幅升值到70,以及日本经济结构走向“空心化”,其不过是这一整套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

这其中的经济逻辑是什么?首先,“金融开放+日元升值”必然导致大量国际投机热钱涌入日本,日本金融市场美元多、日元少,进一步迫使日元升值,如此恶性循环;其次,日元升值导致日本企业出口艰难,但有利于它们对外投资,于是日本制造业开始全球布局,日本国民开始全球消费。注意:就在这一出一进之间,日本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全世界的投机热钱流入日本,其规模远远大过日本制造业投资和日本国民对外消费的规模,这个失衡继续推高日元币值;第二,流入日本的资本是热钱、是投机资本,但日本流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制造业资本、股权投资偏好的资本,以及日本国民的储蓄资金,都是最为优质的金融资源。

“广场协定”签署不过5年,日本经济被掏空了,大量实业资本流失,使其经济严重泡沫化。这时,热钱逃逸,日本经济崩塌。而我们所看到的,恰恰如此。

明白这段历史,我们应当理解:为什么日本政府非常厌恶、甚至痛恨日元升值。出于美国淫威,日本嘴上不敢说,但心里什么都明白:日本经济要恢复,必须借重工业4.0的契机重振日本“科技制造业”。怎么办?大力度修正日元升值时的错误,以超低利率、本币贬值吸引海量实业资本、科技资本、股权资本涌向日本。

鉴于美国同样需要吸收海量实业资本、科技资本、股权资本以振兴美国经济,所以日本的作法明显触犯了美国利益,美国会允许吗?老一套,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从而“用政治换经济”。

问题是:美国和日本在产业分工方面是否存在默契?比如,它们是否希望日本能够接替中国成为未来美国一般消费品的供应商?如果有,那中国应当怎么办?很显然,这里也存在人民币汇率如何选择的问题。我的看法是:第一,必须以低利率、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中国经济恢复健康,覆盖疫情干扰的损失;第二,只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出现“超常态单边贬值”状况,中国央行就该允许;第三,出于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未来中国应当更多释放长期基础货币,同时压低货币乘数,构建“资本金融为主,货币金融为辅;股权金融为主,债务金融为辅”的金融结构,并在此过程中,以防止人民币单边升值为主。

其实,2010年中国开始“二次汇改”之后,基于人民币单边升值,我们已经看到过一些经济现象:国内部分资本无效外溢,甚至投资到境外房地产领域,同时也诱发了国内居民的出国消费热潮。问题是:境外的投资和消费,是不是会压抑中国经济内需?会不会加剧国内产能过剩?

面对如今的全球经济态势,我们还是要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说到这儿,有必要严肃地提示:那些以人民币国际化、以贬值导致股市下跌等错误言论去绑架人民币单边升值的企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