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影视行业遇冷

半数上市公司一季度亏损

“减产”明显,影视公司一季报遇冷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 | 北京报道

在“5·20”这个因谐音梗而被赋予特殊含义的日子里,冷清许久的电影院迎来了“五一档”后的第一波观影人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17时,当日大盘票房5663.8万元,共卖出165.75万张电影票,总场次达到25.8万场。

对于眼下冷清的电影市场来说,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随着多地疫情的好转,全国多个城市的电影院逐渐恢复营业。截至5月21日,全国营业影院8767家,营业率达到了72.6%。这也是4月以来,电影院营业率首次超过70%。

就在前一天,2022年全国院线电影总票房(含预售)刚刚突破150亿元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100亿元的票房。而在这150亿元中,超过40%的票房都来自“春节档”的贡献。

艺恩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票房产出500万元以上的影院只有85家,同比减少187家,59.5%的电影院票房不足100万元。

84


开门赔钱,闭门亏钱,影院陷入运营困境

“今年真的有些难。”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周扬已经在家隔离了一周时间。作为北京朝阳区一家影城的负责人,他每天最忧心的事莫过于影院设备的维护。考虑到成本控制的因素,今年年初,他所在的电影院将原本的7名放映员裁减至3名。而如今,有两名放映员已经受疫情影响被封控在租住的小区内,只剩下一名放映员隔三差五去电影院进行设备维护。周扬有些担心,如果这名放映员出现什么情况,他已经调配不出多余的人手。

“电影院已经停业快一个月了,可是我们每隔两三天,仍然要放一次电影,只是没有观众而已。”周扬对记者表示,放映机与其他设备不同,每3天需要至少运行3个小时。如果长时间不运行,放映机就会出现故障。“每次电影院长时间停业后再复工,都会有影院的放映机出现问题。如果扎堆维修就会排队。2020年我们就坏了一台机器,等了一个半月才等到维修人员。”周扬说。

对于周扬来说,今年运营情况可能要比2020年更艰难一些。最近这两年,影院一直将上座率控制在75%以下,同时停止了原本向观众出售的饮品小食业务,收入比起之前有所下降,但仍然能维持。今年3月以来,受各地疫情影响,一些原本计划上映的电影纷纷撤档,电影院一下子冷清了下来。清明档期间,周扬所在的影院平均上座率还不到10%,个别电影甚至出现了两三个人就能“包场”的情况。

艺恩数据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总计140亿元,回落至2016年前水平。其中,3月票房跌幅最为明显,大盘票房近9.1亿元,同比下滑63.5%,为2013年以来最低票房。

周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4月份,他所在的影院每日平均票房不到5000元。按照目前的分账比例,去掉5%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3.3%的税,剩余的部分还要划给制片方大约40%的比例。如此一来,影院该月的收入还不到8万元。再扣掉房租、加盟费、人员工资等开支后,基本上入不敷出。

“换句话说,开着和不开没什么区别,反正都是赔钱。”周扬说。

85

 

影片纷纷撤档,影院断供 “闹片荒”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不少省市出台了对电影院补贴等纾困措施,与此同时,不少影院也在努力“造血”自救。

4月份,为减轻疫情对影院的冲击,浙江温州、金华两市先后发文,按座位数给予影院补贴。其中,金华市将按座位数给予影院6个月的补助,每座每月25元。温州市3月底发布对实体书店、影院的支持措施,其中影院按座位数予以6个月( 一、二季度)每座每月25元的补助。

日前,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我省电影行业相关助企纾困政策的服务指南》。其中指出,针对影院复工复业、拉动电影消费等困难问题,省级电影专资安排1000万元,支持各地区对因疫情管控暂停营业的电影院,在具备条件时恢复营业的,给予一次性复工复业补贴;对承租国有服务的电影行业小微企业减免3至6个月租金。

记者了解到,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前往电影院观影,不少影院推出了直减、套餐等优惠活动。“五一”假期期间,全国电影院平均票价跌至34.2元/张,与春节档相比下降了近50%。

此外,在失去饮品和小食这一部分收入以后,如何提高场地利用率也成为电影院“副业”的拓展方向。今年3月,万达曾公开表示,将逐步扩大剧本杀业务的规模。未来计划从内容创作、发行、渠道全产业链开展,万达影视将IP授权剧本杀合作,电影院通过自营、联营等模式运营。

但对于电影院来说,补助和拓展副业都只是渡过难关的暂时性手段。眼下最大的难题是,恢复营业后缺乏吸引观众的优质片源,观影人群流失严重。

对于观众来说,不走进电影院的原因只有一个,是因为没有什么值得去观看的电影。

作为衔接“春节档”和“五一档”的重要档期,“清明档”向来也是院线和制片方重视的节日之一。2021年“清明档”,共上映电影11部,总票房收入达到8.22亿元。但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今年的情况急转直下。据统计,清明档共有8部国产片撤档,新片仅有两部引进片《密室逃生2》和《精灵旅社4》撑场面。灯塔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17时,清明档期票房收入1.12亿元,同比减少86%。

在陆续失去上海和北京两大“票仓”后,“五一档”同样上演了撤档的剧情,共计8部电影陆续宣布改期。最终,以2.93亿元的票房收官,同比下降82.5%。

在济南百丽宫电影院总经理董文欣看来,如今的情况已经是“闹片荒”了。但她同时表示:“站在片方的角度来看的话,(撤档)也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

“减产”明显,影视公司一季报遇冷

电影院的日子不好过,产业上游的影视公司也一样难熬。

近日,多家影视公司陆续公布了2021年年度财报及2021年一季度报告。按照申万行业(2021年)二级分类,22家影视公司2021年共计收入414.41亿元,净利润总额为-13.03亿元,其中11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业绩持续走低,尤其是院线类公司。刚刚在2021年年报中扭亏为盈的万达电影(002739.SZ),第一季度的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同比下降了14.3%和20%,一季度净利润也随之下滑了91.25%。万达电影解释称,公司在今年春节档缺少《唐人街探案3》这样的大制作。同时,3月起,大量影院停业造成票房断崖式下跌,但影院经营维护中相对刚性的成本如折旧、租金、人工费等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净利润降幅比收入降幅更显著。

同样受到停业波及的还有上海电影(601595.SH)和幸福蓝海(300528. SZ),其中,上海电影的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05.14%;幸福蓝海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3795.22万元,同比下滑800%。

影视制作方的业绩同样不乐观。“五一档”撤退的《检察风云》出品方之一的文投控股(600715.SH),一季度营收为2.3亿元,同比下降32.1%;净利润-7965万元,上年同期为1077万元,由盈转亏。同样撤档的《保你平安》出品方之一的中国电影(600977.SH),一季度营收为9.46亿元,同比减少24.83%;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19.32%。华谊兄弟(300027.SZ)则持续亏损,净利润亏损1.32亿元。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电影市场目前已经陷入了“死循环”。一方面,影视公司不看好市场反响,为减少亏损而选择撤档自保。另一方面,影院上映的新片数量减少,会进一步加重观影人数的流失现象。此外,对于出品方来说,一味地延期改档还会带来新的连锁反应:挤压的影片越多,资金回笼的速度越慢,也会影响到其他影片的投资和制作流程。

影视剧市场同样受到了波及。受影视行业政策收紧、平台购买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多家以剧集制作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同样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华策影视(300133.SZ)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71亿元,同比下降66.38%;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16.9%。完美世界(002624.SZ)一季度影视业务的营业收入为0.7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0.48%。

“今年上半年,在横店开机的剧组数量明显比往年少了一些。”影视公司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影视市场的不景气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疫情影响,加上各个平台都缩减了制作预算,很多原定开机的项目都临时被取消了。“最重要的是投资变少了,资本不再看好影视行业,影视公司没钱,平台也没钱,很多项目就这样砍掉了。”

在周扬看来,眼下影视市场急需的是信心的恢复。“如果有一两部好的片子,票房反响也很好,大家就会逐步恢复对市场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回暖。”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0期)


 

2022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2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